第(3/3)頁 如果說,鳳都的市政建設出于實用角度,還有不少類似“李春發樓”那樣的鋼鐵墓碑,那么這里就是真正建筑的藝術。 李春發樓是為了所有持有朱卡的大明公民,提供的政策兜底性福利,旨在滿足一般民眾的基礎生活條件,并非改善型住房。 以能讓李春發公公靈活轉身為建設標準的李春發樓,由各省布政司統一建設,免費提供給符合條件的大明公民。 這樣的樓,對于剛剛從棚戶區和鄉村走出來的大明人來說,當然是漂亮得不行的好房子。 四四方方的水泥盒子,擁有獨立衛生間和廚房,甚至還有一個免費的金屬架子以供晾曬衣物。 唯一麻煩的是,習慣了農村和棚戶區生活的人,時常會因為亂丟生活垃圾,高空拋灑雜物而被衙役們抓住,并當眾實施鞭刑。 但總得來說,對于剛剛脫離赤貧的大明人來說,李春發樓無意是最完美的居所了。 絕大部分殷州出生的第二代移民,童年的記憶都與李春發樓密不可分。 但是客觀的說,這種改良型的“赫魯曉夫樓”確實談不上什么藝術性,也與中華本土建筑文化沒有什么明確的傳承關系。 如果夫妻是雙職工,又在大明工作了十年以上,那么這樣的家庭往往會考慮向皇家儲蓄銀行貸款購買一套排屋,甚至是別墅了。 這種建筑乍一看有點像是后世日本的一戶建,但仔細觀察的話,中式風格要比倭式風格大氣許多。 尤其是這些統一建造的屋子,都是以現存和古籍中的古建筑作為參考,結合了現代材料學特性修建的,極為漂亮。 當然,目前這種建筑還只在殷洲大規模建造,神州那邊的老城改造,還是以李春發樓為主。 等到后面,神州富裕起來,才會循序漸進地推廣。 雖說神州的人口密度稍微大一點,但也不可能大過后世的日本。 更何況,大明的西太平洋地區可不局限于那960萬平方公里…… 鮮卑利亞之類的1000多萬領土,雖說是寸土不讓的華夏故地,但說實話,就是一片爛地而已,基本可以不做考慮。 但是中南半島、南洋群島、緬甸、印度七姐妹邦、除塔斯馬尼亞原始野人保護區外的澳大利亞,以及新西蘭…… 這些地方林林總總加起來,總面積超過1400萬平方公里。 除了澳洲中部的大荒漠無計可施,老撾、緬北等深山老林開發不便以外,其他的地區如今被稱作不毛之地,無外乎是太熱而已。 等到空調這一神器普及之后,這些地區的宜居度將瞬間拉滿。 那可是10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優質國土,可以承載至少六七億人。 而朱富貴的《建國方略》中,大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總人口約為十五億,這還是算上朝鮮與倭島的。 所以,大明公民的居住空間肯定是足夠的,至少1/3到1/2的人口可以擁有半獨立住宅。 總而言之,李春發樓是基本保障,各種別墅排屋是進階需求。 但是鳳都建筑的美學天花板則是騰龍山大學城。 沒錯,鳳都建筑的美學天花板并非大明皇宮與附屬的大元帥府與六部大樓。 雖然后者的規模確實更加宏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