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距離播放電影已經過去了三天時間。 在這三天時間,吉爾菲諾拉周遭的村莊都陸續播放了《最后的騎士》。 文化下鄉的行動很順利,并且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對于朱富貴來說,愛爾蘭這點人口能夠提供的文化值微乎其微,甚至加上蘇格蘭人、威爾士人,整個英倫三島的凱爾特土著所能提供給他的文化值也都不夠塞牙縫的。 但是明確不列顛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不列顛,這一點對于大明來說非常重要。 正所謂正本必須清源。 大明要向世界宣布,不僅僅殷洲大陸上的盎撒人是鳩占鵲巢、恩將仇報的入侵者,不僅僅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這樣蠻荒之地上的盎撒人是流放的犯罪分子和囚徒,不僅僅印度與東亞的盎撒人是掠奪成性、不知恩義的海盜…… 大明不是針對外溢的盎撒民族,而是認定整個英倫三島,所謂的“盎撒祖地”上的盎撒人本身就是入侵者、犯罪分子、海盜。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么人是生而有罪的話,那么大概就是這些摧毀文明,竊據果實,然后自我標榜為文明正義的紳士們吧。 很顯然,對于愛爾蘭人來說,從小耳濡目染的國仇家恨,身處大饑荒中的切膚之痛,都在有聲電影這種超越時代的力量面前被無限放大。 后世習慣了影音視頻,習慣了信息洪流,習慣了碎片化知識的年輕人,已經很難想象,一個連電燈都沒有見過的愛爾蘭農夫,見到這種有聲有色的歷史宏大畫面時的震撼。 這種碾壓式的降維灌輸,足以讓他們對于歷史和信仰的原有認知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哪怕是抱著混口土豆吃而假意違背天主信仰的投機分子,也在這種文化的力量的激發下,產生了瀆圣之思。 當然,也有個別食古不化的狂信者,指著電影幕布大喊異端,甚至想要燒掉放映設備,最終被制服,甚至是擊斃了。 好在這種人并不多。 主要得感謝英國人和教會。 他們已經用饑餓和死亡幫助大明篩除了這些不穩定分子。 若不頌朱富貴陛下仁慈之名,斥耶教食人之惡,是不能分到春發土豆的。 吉爾菲諾拉村中,遴選自各渠的骨干份子正在教堂的禱告室內集會。 他們在進入前就被告知,將有一項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 沒有人知道時間、地點、要做什么。 但是這些妻兒因為英國王室暴政而亡的黃巾軍骨干分子都已經下定決心,與英國人魚死網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