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比如說,【轱轆】這個詞語就非常古老。 古老到他甚至比漢族和華夏還要古老,這是當年黃白人種,至少是諸夏與印歐這兩個人類族群中的雙雄尚未分家時就存在的詞語。 而它的遠古讀音就叫【轱轆】,漢語奇跡般地將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相比其他北風語族使用者,漢語的發音是最接近古音的。 (北風語是距今約1.5萬年前,黃白人種使用的共同語言,漢語和英語之間的差異性要遠遠小于漢語和黑非洲、澳洲土著等族群的差異性。) 當然,這一點倒也沒有什么好驕傲,畢竟原始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其他一些詞匯可能是英語比漢語保留得好也說不定。 只是,從這點來說,一些居心叵測的人說【轱轆】不符合漢語習慣,是外來詞就太可笑了。 其實漢語中還有不少詞是【轱轆】的變種,慢慢演化而來,比如【窟窿】、【圈】、【車】、【路】…… 【車】這個字或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但實際上語言學是能夠一步一步詳細考證出它的演變規律的。 在日語中【車】就能叫做【轱轆馬】,拉丁語中【車】叫做【currus】(音為:咕嚕嚕嚕絲)這不是一個巧合,而是他們在遠古時本身就叫輪子狀的東西為轱轆。 而在英語中,【轱轆】一步一步演化成了【cycle】、【wheel】、【colony】,還有【car】。 所以很神奇的是,【圈】與【cycle】,【車】與【car】,【路】和【road】居然都是失散了一兩萬年的同源詞。 而更特喵地邪門的是,在印歐語系中的梵語中,【轱轆】還演化出了一個與【car】演化方向接近的單詞——【cakras】。 沒錯,【cakras】就是查克拉…… 總而言之,朱富貴陛下深謀遠慮,決心用【金坷垃】這個高大上的名字作為饋贈于子民的禮物。 金坷垃也沒有辜負皇帝陛下的期許,它為大明的良種作物瘋狂提供氮磷鉀,在今年雨熱條件一般的情況下,依然保證了大明糧食自給率100%的目標。 并且有富裕的大量糧食用來飼養牲畜、釀酒、制作副食品、援助藩屬國,以及出口。 當然,雖然大明自己的農產品完全夠吃,但朱富貴還是向后世進口了不少農產品。 理由嘛,和后世兔子進口泰國香米和印度碎米的原因原因差不多。 泰國米是用來調節口味,而印度米則是太便宜了,不買來喂牲口有些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當然,從總體上看,大明對后世在農產品貿易上還是以出口為主。 而其中,海產品又是當仁不讓的主力。 后世隨著美國人的過度捕撈,曾經遍布被太平洋的雪蟹已經越來越少,分布緯度也越來越高了。 作為一種數量龐大的冷水海域底棲生物,雪蟹的生長周期比一般的淡水螃蟹長得多、 一只成年的雪蟹需要10年時間長成。 美國和加拿大人的濫捕濫撈,使得雪蟹種群恢復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平日里口口聲聲要環保,要保護野生動物,指責中國人吃鯊魚翅的歐美人,根本不想停止他們對于這種美味螃蟹的消費。 再加上,前往更加寒冷的北極地區捕撈雪蟹,捕撈工人的工作環境愈發惡劣,工資要求更更高。 雪蟹的價格已經飆升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大明看準了這個機會,大力發展雪蟹捕撈業。 當然了,也不能和歐美人那樣濫捕濫撈。 畢竟雪蟹這玩意和瑙魯的鳥糞不一樣,是可再生資源。 鳥糞理論上也能夠再生,不過周期需要以十萬年計,基本可以忽略。 但是雪蟹十年就能再長一波了。 所以朱富貴并不想做一錘子買賣。 雖然沒有像鹽湖城鹵蟲那樣皇室專營,但朝廷依然通過戶部農業司頒發的特別捕撈牌照對雪蟹捕撈業進行管理,避免過度捕撈。 而朱富貴的內帑則注資成立了一家收購公司,收購了市面上超過九成的雪蟹,出口到后世。 當然了,后世國人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對于雪蟹這種東西也想嘗一嘗,是不是和傳說中那么美味。 所以【大萌實業】主要還是針對國內客戶出售雪蟹的。 至于說,有沒有中間商倒賣去歐美,這個朱富貴就管不了。 至少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愈發頻繁地出現了【大萌實業】的身影。 倭島倭牛,優質西瓜、有機蔬菜,也是【大萌實業】的拳頭產品,廣受好評,還有可愛的美少女代言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