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878章 鯤鵬-《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第(2/3)頁

    只是物質條件其實也還好辦, 關鍵是碎葉城的交通并不便捷,無海路, 也無鐵路可通。

    這其實有點像歷史上美英蘇三國領導人第一次會談選擇在伊朗德黑蘭會談一般。

    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

    空運。

    聽起來, 大明能夠生產航程上千公里的飛機似乎是天方夜譚一般, 但其實也并非完全做不到。

    正如之前所說,隨著大明接替美帝舉起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 整個世界的科技發展出現了提速。

    而戰爭又反過來促進了各國工業水平的提升,歐洲列強目前的科技水平各自提前了10-15年不等。

    大明當然也是如此。

    大明目前的工業能力已經無限接近于一戰前的歐洲, 領先目前獨、英、法等國約25年。

    當然, 即便是這樣的工業實力, 距離制造長途飛行的飛機依然相差很遠。

    真正做到能夠進行三千公里以上飛行的飛機,還要等到20世紀20~30年代。

    這時候,活塞驅動的螺旋槳飛機性能逐漸接近極致,俯沖時已接近音速。

    這種飛機無論是空投手令,還是到處督戰,都非常的好用。

    但真要硬說,其實大明的航天工業距離這類飛機的差距雖然很大, 但從時間上來看的話,不過只是不到20年而已。

    因為飛機之類的東西不是直線性發展的, 而是在某一階段爆發式發展的。

    1915年的飛機與1930年的飛機,其差別類似于2005年的板磚手機與2020年的智能機一般,千差萬別, 但說到底只差了15年左右。

    最保守的估計,大明靠著彎道超車,這一距離很可能會在10年被抹平。

    因為最簡單的道理, 即便朱富貴不大包大攬,讓大明航空人受些磨煉,但終歸,大明的航空工業是不可能走大的彎路的。

    而且航空工業最大的制約因素——材料學,對于大明來說反而是最好解決的。

    只要朱富貴不要因噎廢食,不要舍不得向幾乎沒有什么效益的大明本土材料行業和科研院所砸錢,那么在軍事上多用一些后世的鋼材、鋁合金,甚至是少量特種陶瓷,其實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事實上,朱富貴也正是一直這么做的。

    雖然說,大明鋼鐵部門每生產一噸鋼鐵,從經濟賬上來說,都是在給朱富貴虧錢,但直至德武十五年年末,大明的鋼鐵年常量也已經從戰前的600萬噸(約0.04唐),飆升至目前的3600萬噸(0.24唐)了。

    如果目光短淺,只想著靠兩界倒爺稱霸全球的話,完全可以砍掉全國的鋼鐵部門,讓所有的煉鋼工人全部轉型礦工。

    因為大明向后世出口鐵礦石,再買入成品鋼,遠遠比自己費時費力煉鋼來的劃算。

    但朱富貴可不是傻瓜。

    郁金香詛咒、荷蘭病、南美之殤……

    一樁樁資源國身上血淋淋的教訓證明了,不搞強自己的工業,資源來帶的財富不過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罷了。

    所以在朱富貴的布局下,大明實際上是有兩條迥然不同,且并不互相影響的發展路徑的。

    一條是腳踏實地的自主化之路,一條則是天馬行空的跳科技之路。

    后者的代表就是當年海軍的殺手锏——無人飛機。

    不過隨著大明機群獲得絕對制空權,那種無法利用衛星導航遠距離操控的無人機就漸漸退出主戰場了。

    但不為人所知的是,在位于新曹妃甸大明皇家空軍的秘密基地中,還有一種更加神秘的武器裝備。

    那就是由大明工匠使用全“進口”零部件,按照一份神秘圖紙,手攢出來的高性能飛機——鯤鵬型遠程飛機。

    沒有人知道鯤鵬型遠程飛機的設計師是誰,只知道這份圖紙在項目組成立之前就已經有了。

    而這個項目組已經成立于戰爭伊始,已經整整八年了。

    只有一些老牌的研究員,隱約聽說過一些關于“Dr.邢”的傳說。

    只不過,這個神秘的人物隨著大明科技越來越強大,他的名字也變得越來越神秘,似乎有一股力量,正在悄悄消磨掉他的存在。

    那不過是一個草創時的意外,塵歸塵,土歸土,就讓他活在都市傳說之中罷。

    沒有風洞,沒有經驗,一切都從蹣跚中起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