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些明軍內部消息阿禮檜自然并不清楚,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倫敦外圍防線已經只剩下最后一道難啃的硬骨頭。 盧頓—雷丁一帶有大量丘陵,這也是英國政府組織的最后一道防線。 雖說大明的坦克越過這些防線只是時間問題,但客觀上,防守方占據丘陵制高點,確實大大延誤了大明的推進。 當然,大明還有一招空降戰術。 但是阿禮檜作為空襲體驗第一人,再加上資深飛行員金時男的共同分析,兩人很清楚這種戰術也存在巨大風險。 一次性空降兩三百人進入倫敦,這是非常冒險的。 如果不能快速完成斬首行動,或者與增援部隊匯合,這兩百人就會遭到重大傷亡。 神風的命也是命。 大明一般并不會采取這么激進的戰術。 除非……英國王室準備渡海潛逃。 阿禮檜的猜測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九成以上把握。 雖然《碎葉城協定》規定了,英國女王作為最大戰犯需要接受審判,裁定戰爭罪行以及她在愛爾蘭大饑荒與印度大饑荒中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英國王室的財產也要被用以支付各種賠款。 但維多利亞畢竟是威廉二世的親外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洲還處在中華兩千多年前的春秋封建早期。 各國貴族多有聯姻,戰爭中刑不上大夫,流血的永遠只是窮苦百姓。 近代歐洲雖然戰爭不斷,可真正死于戰爭,或者需要為自己犯下罪行負責的君主少之又少。 僅有的幾個,往往被人們津津樂道,做成各種段子。 所以阿禮檜判斷,德國政府接受英國王室政治避難的可能性極高。 這次來到倫敦的路易斯·巴滕貝格親王雖然是德國皇室的親戚,但是他與英國王室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由路易斯·巴滕貝格親王作為兩國中間人進行撮合的概率極高。 維多利亞可能潛逃,甚至是帶著白金漢宮珠寶與大英博物館文物潛逃的概率極大。 而德國軍隊也能搶在大明之前,進入倫敦。 無論是搜刮財富也好,掠奪機器設備也好,甚至是綁架人才也好,德國方面也可以因此快大明一步,占據先機。 因此金時男果斷決定,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將獨國人違背契約,與英國王室達成秘密協議的可能性公之于眾。 而欲達到這個目的,又有什么比攻占BBC電臺來得迅速而直接呢? 在二戰后非洲、拉美,乃至東歐豐富的軍事政變案例中,控制電視臺無一例外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掌控電視臺,第一時間對公眾發表聲明,掌控局勢,某種程度上來說比控制總統還要重要。 金時男雖然并不清楚信息戰爭的重要性,但是他知道,全倫敦,只有BBC總部擁有足以覆蓋愛爾蘭及蘇格蘭的強大電臺,可以向前敵指揮部請求空降支援…… …… “混賬東西!” 倫敦郊區的秘密莊園中,維多利亞將一支名貴的花瓶高高舉起。 動作僵硬許久,她還是小心翼翼將花瓶放了下來。 這是一支來自中國的花瓶。 十八年前,英吉利勇士攻破那個古老帝國的首都之后,掠奪走了無數珍寶,眼前這支精美的花瓶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從前,一個花瓶而已,砸了也就砸了。 但此時此刻,維多利亞卻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放回了架子上,并讓管家用棉布包好。 將這個花瓶砸碎,固然非常解氣。 但維多利亞知道,關鍵時刻,自己可能需要依靠這些中國文物保命。 “對,還有那些書信!” 維多利亞忽然想到了什么,連忙再次傳喚來了管家,“拉姆塞,我四十多歲時那個明國混蛋給我寫的信還在不在?” 維多利亞記得,那個惡棍在信上寫過許多淫詞艷語,內容不堪入目,不過如今如果能夠找到的話…… 自己或許應該給他回幾封信? “沒有了,全都丟進爐子里燒掉了,這可是女王陛下您的指令啊!” 管家無奈地說道,“而且自從您五十歲生日之后,朱富貴就再也沒有寫過一封私人信件了。” ‘可惡啊!朕只是一個57歲的寶寶而已,怎么就無人問津,甚至想要把我送上絞刑架了呢!’ 維多利亞現在后悔,非常的后悔。 只可惜,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當年紅遍四九城內外,八旗大爺用了都說好的杏貞,如今也已經43歲人老珠黃了,維多利亞更妥妥的老嫗一個。 也是,畢竟她都已經是當外婆的人了,大外孫如今都當上皇帝了。 “首相、樞密院大臣、國防大臣、海軍大臣,他們都來了嗎?路易斯·巴滕貝格親王來了嗎?” 維多利亞嘆了口氣,如今她只能指望這些朝廷重臣了,大英經過三次總動員,如今尚有80萬軍隊拱衛倫敦,北海上也還有一支頗有戰斗力的北海艦隊正在游曳,甚至在格雷夫森德,英國皇家空軍還有1架隱藏著的R-1飛艇,一直沒有被無孔不入的明國偵察機發現…… 這些本該都是保護王室財產的護盾,如今卻成了向外孫投降的籌碼…… 她迫切地希望,能夠從自己的心腹大臣們口中聽到一些好消息。 去柏林…… 如果可以選擇,誰又愿意去那個鬼地方呢! 路易斯·巴滕貝格親王來到倫敦已經三天了。 維多利亞也糾結了三天。 走還是留,無論如何,今天必須做一個決定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