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羅杰上一次打系列賽搶七還是1999年,那時候保羅.皮爾斯還是個十足的菜鳥,在G7最后時刻搞砸了一切。 那時候羅杰還沒有在亞特蘭大建立王朝,關于他和邁克爾誰更強的問題依然有很大爭議。 現如今,時光飛逝到2004年,當初青澀的保羅.皮爾斯已經成為了雷吉.米勒之后步行者隊的新一代隊魂,當初在G7殺死比賽的拉特里爾.斯普雷威爾自己也有了一次在系列賽生死戰搞砸一切的經歷,而羅杰和喬丹之間的爭議早已消失。 就大多數主流媒體的觀點來看,現在的羅杰基本就是最有資格當GOAT的人。畢竟常規賽結束時的新聞發布會上,連邁克爾.喬丹自己都承認了那是一個“我不愿意接受但不可改變的事實”。 羅杰現在每走一步都是在創造歷史,關于他的比賽也還有一個看點,那就是看他能不能守住自己的江山。 對于GOAT的評判,人們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只看一個球員贏了多少。 實際上還有一個評判標準被有意或無意的忽略:一個球員輸了多少。 原本的時間線里,邁克爾.喬丹之所以讓所有人信服,就是因為他在巔峰時期輸得太少。 從1991年開始一直到1998年,芝加哥公牛只輸給過尼克斯和魔術。其中輸尼克斯那一次和邁克爾.喬丹還毫無關系,因為當時他在打棒球。 巔峰時期的六個冠軍加上極少的失利,奠定了邁克爾.喬丹不可超越的地位。 羅杰也一樣,他手握七個冠軍當然很了不起,但更了不起的是他職業生涯至今從未缺席過季后賽,且只在季后賽里輸過三次。 當一個球員拿了許多總冠軍時,你也千萬別忘了他拿過幾個總亞軍。 你不能三天兩頭就在系列賽里輸球,然后想盡辦法找了很多兄弟幫忙才湊出幾個冠軍就說自己能當GOAT了。 輸得太多就意味著毫無統治力,意味著這個聯盟里叫得上名字的人基本都揍過你一次,而這樣的球員永遠不可能是真正的歷史最佳。 所以,已經贏得夠多的羅杰現在就要避免“輸得太多”這種事情發生。 羅杰當然可以選擇原地退役,只要不打就永遠不會輸,就好像人們總愛吹噓邁克爾.喬丹從未輸過總決賽一樣。那是,整個90年代后半期邁克爾.喬丹被羅杰打得連總決賽都進不去,他當然不會輸總決賽了。 在羅杰看來“不打就不會輸”這種行為和逃跑無異,直到他厭倦勝利之前,他都不會離開這個聯盟。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羅杰還是一個能被拉下神壇的人。 只要他輸得足夠多,人們就有理由剝奪掉他GOAT的頭銜。 而科比對此非常渴望,羅杰還在打球,這就給了所有人超越他或者毀了他的機會。 科比想要的就是這種機會。 1999年他能輸掉搶七,2004年就同樣有可能會輸。 沒人在意斯波爾斯特拉之前說的那句話,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在一場比賽中同時擁有凱文.加內特的防守影響力和頂級的攻堅能力。 所有記者和湖人教練組都權當斯波爾斯特拉是在恐嚇對手,振奮士氣。 菜鳥教練一般都喜歡虛張聲勢,并自以為是的認為那能迷惑對手。 搶七大戰當晚,湖人隊更衣室內,科比.布萊恩特正在換自己的球衣。 和大多數球隊領袖不一樣,科比與湖人更衣室內的所有人幾乎都關系淡漠。 他從來不愿意和隊友們談論在科羅拉多究竟發生了什么,隊友們也因為他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態度而不敢過多詢問。 他在更衣室和隊友們聊過的私事一個賽季加一起來還不到10句。 但同樣的,他也沒有再像惹惱鯊魚那樣惹惱過任何人。 科比.布萊恩特就像是一個有雙重人格的家伙,把生活和比賽分得很開。 因此,你不能指望他作為球隊領袖在這關鍵一戰之前發表什么慷慨激昂的演講。 他永遠只是默默的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用實際行動和表現讓隊友們信任他,追隨他。 對菲爾.杰克遜來說,科比這么當領袖就已經足夠了。 禪師不需要自己的球員們親如家人,不需要像湯姆賈諾維奇那樣灌什么“冠軍之心”的雞湯。 他只需要自己更衣室里的“樓梯理論”不被打破,只需要所有人都承認科比在樓梯的最頂端然后為了科比而各司其職,他的球隊就能一直穩定的運行下去。 于是,大戰之前的湖人更衣室很平靜,非常平靜,平靜得像是提前點起了一根事后煙。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這獨特的平靜之后,會是由科比主導的驚濤駭浪! 另一邊,勇士隊更衣室則完全是另外的樣子。 整個更衣室熱鬧非凡,所有人都在相互鼓勁,大吼大叫。 當羅杰站起來后,所有人都像接收到了某種命令一般閉上嘴,跟隨他一起起立。 在勇士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你換衣服的速度一定不能比羅杰慢。因為當羅杰站起來時,所有人都要確保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跟著他沖鋒陷陣。 羅杰環視了一圈隊友們,揮揮手,示意所有人圍成一圈。 “伙計們,審判開始!” 雙方球員踏入場內,電視機前,勇士隊死忠約翰.凱奇目不轉睛。 雖然無法去現場看球,但他并不后悔自G1時的決定。 他相信羅杰看到了自己的鼓勵,這讓一切都變得物超所值。 即使是在家里,他也無比關注這場搶七,提前一個小時就已經打開電視,坐立不安。 全奧克蘭,有誰不關注這場搶七呢? 好吧,他老婆就不關注。 “約翰,今天難得孩子們都休息了,你就不能早點睡嗎?我新買了一件很性感的睡衣。”妻子在臥室門口滿懷期待的看著自己丈夫。 “琳達,性感與否的關鍵不在于睡衣。” “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