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NBA時空》給勇士隊的這筆交易打出了A+的評分,但灣區的球迷還是有一些擔心。 因為是個人都看得出,勇士隊得到的即戰力籌碼與阿蘭.休斯頓的價值并不匹配。 沒錯,尼克.范埃克塞爾曾經也是全明星球員,但現在的他只是個場均將將過10分的34歲神經刀替補。 而且,勇士隊已經有老貓莫布里這個非常熟悉球隊體系的第六人,尼克.范埃克塞爾的用處并不是很大,估計都不會進入常規輪換。只有在老貓狀態不好的時候,斯波爾斯特拉才會換他上去碰碰運氣。 至于德里克.安德森,他在開拓者隊打過兩個賽季的首發,場均13分,算是個不錯的角色球員。 可他糟糕的體能讓他的效率往往只能維持半場,并且在防守端因為速度過慢而很容易被針對,防守前鋒位置的話尺寸又小了一些。 雖然勇士隊還從開拓者換到了一個2006年的首輪選秀權,但選秀權只是彩券,價值的高低目前還無法衡量。 你不能說你買了一張最高中獎金額500萬的彩票,你就相當于擁有500萬現金了。在選擇不佳的情況下,狀元簽也有可能一文不值。 就目前來看,這筆交易確實是讓勇士隊的賬面實力變弱。 不過灣區的球迷也只能信任球隊的決定,畢竟整個灣區都知道,球隊的決定就是羅杰的決定。 羅杰如果沒有點頭,這筆交易絕對不可能發生。 而除了羅杰這個神,他們還能信任誰呢? 這筆交易也引發了媒體對“特權球員”的熱議。 ESPN騎士隨隊記者戴夫.麥克梅納明在自己的專欄中發表了一篇題為《明星球員的權利是否過大》的文章來抨擊羅杰。 “NBA權利的失衡從邁克爾.喬丹開始,由羅杰推向高潮。他們可以在隊內肆無忌憚的掌控一切,決定主教練甚至隊友的去留。我敢保證,交易發生時,勇士隊的俄羅斯老板正在某個小房間里欣賞不穿衣服的《天鵝湖》。 他把一切權力都交給了羅杰,羅杰才是這支球隊實質上的掌控者,甚至就連鮑勃.巴斯也只是羅杰的爪牙。 然而,這種特權對其他人而言非常不公平。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勒布朗、科比或者沙克也能選擇自己的隊友,他們同樣能更輕松的獲得成功。 羅杰只在一種情況下可以取得最終勝利,那就是球隊老板舍得花錢且愿意聽命于他的情況下。 如我們所知,每一個偉大的球員都曾改變過籃球比賽。羅杰是怎么改變比賽的呢?利用特權,他是NBA歷史上權利最大的特權球員,特權就是這個時代的終極答案。 當你的球隊可以肆意揮霍金錢不用在乎奢侈稅,當你可以隨便選擇隊友,你還有什么理由做得不比別人更好嗎? 競技體育的本質是拼搏和超越,而不是利用特權去走捷徑。” 這篇文章算是耐克的一次垂死掙扎,這么年以來,羅杰和銳步與業界大多數資深媒體人保持了密切的關系,而耐克的話語權則越來越小。他們只能爭取到一些目前還不那么出名的記者作為喉舌,然后想辦法扶持他們,培養他們,逐漸擴大他們的影響力。 戴夫.麥克梅納明是所有這些喉舌中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個,他是克利夫蘭人,他是騎士隊的球迷,他愛勒布朗.詹姆斯,他愿意為那個23號發聲。23號也愛他,所以會經常給他專訪的機會,給他一些第一手內幕消息,這讓戴夫.麥克梅納明在業界的咖位直線飆升。 耐克相信,隨著LBJ的影響力擴大,戴夫.麥克梅納明在媒體界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這是第一次,開始小有名氣的戴夫.麥克梅納明出現在抗擊羅杰的正面戰場。 這起到了效果,一些其他媒體也開始跟風,質疑“特權球員”的合理性,討論“特權球員”是否正在破壞NBA的競爭性。 埃里克.弗萊舍詢問羅杰是否需要媒體力量進行反擊,但羅杰擺擺手:“他們還不值得讓我去麻煩我的朋友們。” 羅杰才不關心這些沒什么影響力的媒體說了什么,更何況他們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 能選擇自己隊友的人很多,邁克爾.喬丹有權選擇和帕特里克.尤因一隊,沙克選擇了科比,現在又選擇了德克。 至于勒布朗.詹姆斯,他更是這方面的高手。當其他人還在選隊友的時候,他已經在選兒子了。 有朝一日,當勒布朗.詹姆斯還擁有可以走步、可以把別人的好冒變成犯規、可以假摔而被無視等特權后,人們才會知道什么叫特權球員。 到時候戴夫.麥克梅納明真的不會刪除現在這篇尷尬的文章嗎? 當然,羅杰不會因此而生氣。因為特權帶給羅杰的本就不是享受,還有壓力。 作為一個特權球員,球隊的一切都壓在你肩上,所有人都指望著伱。你每個夜晚都要竭盡全力,你要像個超級英雄那樣為球隊的每一件事情負責和思考。 就比如現在,因為關于“特權球員”的討論,所有球迷和媒體也都盯著羅杰。如果交易發生后勇士隊依然在高頻率的輸球,關于羅杰的質疑才會真正開始變多。 所以,羅杰現在只希望那個用來代替阿蘭.休斯頓的家伙不要讓自己失望。 交易發生后的第二天早上,馬特.巴恩斯正開著車前往甲骨文球館。車載電臺里,所有人都在聊這筆交易的后續事件。 現在最大懸念就是,誰能獲得那個由阿蘭.休斯頓空出來的替補二號位的位置。 馬特.巴恩斯最擅長的是前鋒位置,可他認為自己打二號位也完全沒有問題。 賽季打到現在經歷了11場比賽,馬特.巴恩斯在其中六場比賽中有出場記錄,但場均出場時間不足10分鐘。 他知道以自己的履歷需要耐心的等待機會。畢竟上賽季被快船簽約之前,他甚至還在ABA的長灘果醬隊與已經43歲的丹尼斯.羅德曼當隊友。 他不是什么天選之子,也不是什么超級天才。他得像條野狗,即使比撿骨頭他也不能比別人要落后。 現在,一根“骨頭”出現在了他面前,他必須死死咬住不放。 他不想再回到什么ABA,和該死的,老得發臭的丹尼斯.羅德曼這樣的人一起打野球。 今天的分組訓練,他一定會認真對待。 下午的投籃訓練時,馬特.巴恩斯發現主教練埃里克.斯波爾斯特拉一直在盯著自己看。 他不知道為什么主教練今天如此關注自己,但他對此很是介意。 因為就在上賽季,在快船的短暫時光中,快船隊主教練邁克.鄧利維曾數落他:“你練這個干什么?我們又不需要你投籃,也壓根不需要你出手,你以為你能成為進攻尖兵嗎?你何必浪費時間在這上面?醒醒吧馬特,你都24歲了。” 這種努力被漠視的感覺讓馬特.巴恩斯非常憤怒,以至于他差點當場和邁克.鄧利維打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