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418:這究竟是一支什么樣的球隊!?(求月票!)-《冠軍信條》


    第(1/3)頁

    西部第三以下克上干掉了西部第二,蒂姆.鄧肯職業生涯第二次在季后賽里輸給羅杰。

    鄧肯甚至都不記得比賽最后兩分鐘是怎么度過的,在羅杰隔著他完成扣籃并將分差拉開到13分后,比賽似乎就瞬間快進到了結尾。

    比大韓民國的政客們發動一次正變都快。

    此前還是有不少媒體抱有這種觀點:TD和羅杰在季后賽中交手的記錄是1比1平,所以蒂姆仍算不上被羅杰統治。

    從“唯季后賽論”的觀點看,這是成立的。即使鄧肯常規賽被羅杰暴揍過無數次,但在季后賽里,他確實只輸給過羅杰一次。

    可現在,這種故意將常規賽戰績避重就輕的觀點正式破產。

    羅杰將他和鄧肯之間的季后賽總比分變成了2比1。

    鄧肯“為數不多在季后賽里戰勝過羅杰的球員”這個光環,在這一輪系列賽后已經徹底碎成了渣渣。

    馬刺的新聞發布會是消沉的。

    格雷格.波波維奇一邊為霍里無力的開脫,一邊毫無意義的指責巴恩斯。

    蒂姆.鄧肯則在所有關于“腿筋拉傷”的話題下選擇了敷衍。

    “傷病?沒什么好說的?”

    “犯規爭議?下一個問題。”

    “你知道,無論是羅布對羅杰的犯規還是馬特對我的犯規,這些都只是比賽的一部分。”

    受腿筋拉傷影響而在G6徹底迷失的鄧肯不會把失敗歸結于那次“意外”。

    首先,傷病不是借口,從來不是。

    羅杰上賽季斷了手指和肋骨卻依然拿下總冠軍,這導致無論是腹股溝還是別的什么傷,所有關于傷病的借口在羅杰的成就面前都毫無說服力。

    其次,蒂姆.鄧肯不想去控訴勇士對自己的那個犯規,因為羅伯特.霍里對羅杰的犯規更見不得人。

    當然,鄧肯也不能怪隊友,你總不能在每一次輸掉系列賽后都去找隊友和教練的原因,就好像自己沒有任何責任一樣,只有真正的失敗者才會在這些事情上找原因。

    還有就是,布魯斯.鮑文早提醒過所有人。但波波維奇一意孤行,鄧肯也沒有出面阻止。

    他們做出了選擇,而你不能在選擇自作自受后抱怨這抱怨那。

    鄧肯只能承認,他在這一次競爭中徹徹底底的輸給了羅杰。

    所以大多數時候都在敷衍記者的蒂姆.鄧肯在新聞發布會上只有一句話讓媒體印象深刻。

    “我能怎么防那個家伙?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這是TD第一次表現出被羅杰征服的姿態。

    走出新聞發布會現場時,蒂姆.鄧肯抹了抹眼角。

    他的夢想依然沒能實現,他只能拿著一枚被外界大量質疑的“虛空戒指”繼續苦行。

    這個世界上最悲劇的事情是什么?是你拿著一枚戒指,但全世界都質疑那枚戒指的含金量。

    事實上,蒂姆.鄧肯對自己的要求有些過于苛刻了。

    縮水賽季戒指的含金量不足,不是鄧肯的錯,這完完全全是阿迪達斯的錯。

    阿迪達斯羸弱的宣傳和營銷能力,甚至都不如這個被銳步死死壓制的耐克。

    如果是耐克,無論是縮水冠軍還是園區冠軍還是季中賽冠軍,所有這些都會被鍍上一層金。

    說真的,耐克不知道蒂姆.鄧肯為什么要表現得像個最大輸家,因為他的的職業生涯已經足夠出色,出色得讓耐克羨慕。

    他二年級就拿了冠軍,現在也依然是羅杰最大的對手之一,充滿競爭力。

    他在場外沒有緋聞,不干蠢事,為數不多吃技術犯規居然還是因為他在替補席上大笑。

    而耐克只能去硬捧一個三年級才終于打上季后賽的天選之子。

    誠然,三年級就率隊打季后賽也已經很不錯,可作為對比,德維恩.韋德二年級就打了總決賽。

    好吧,你說德維恩.韋德的隊友太強,這的確是事實。

    但你怎么解釋卡梅隆.安東尼已經打過三次季后賽呢?

    即使如此,耐克還是只能硬著頭皮去捧LBJ。

    卡梅隆.安東尼很棒,可他的黑幫背景令耐克不安。

    本賽季拿下最佳新秀的克里斯.保羅非常出色,可控衛的上限并不值得讓耐克投入太多。

    并且與AJ簽約的卡梅隆.安東尼和克里斯.保羅頂多算是耐克的旁系,勒布朗.詹姆斯可是親兒子。

    沒有理由放著親兒子不培養,把資源都堆在干兒子身上。

    耐克現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因為忌憚鷹郡事件而沒有從阿迪達斯手里搶走科比,讓銳步占了先機。

    看看現在科比的人氣吧,銳步幾乎壟斷了現役的聯盟前三人。(羅杰、科比、KG)

    所以,勒布朗.詹姆斯就是耐克唯一可以仰仗的人。

    今年季后賽耐克一直也沒有放棄他。

    他們一直在努力營銷23VS3——沒錯,對耐克而言,勒布朗能和紐約尼克斯打東部決賽,就已經算是足夠璀璨的戰績。

    耐克甚至不敢再碰瓷羅杰。

    考慮到紐約尼克斯在東部的統治力非常強大,只要騎士隊能在系列賽中贏下一場,耐克都會想辦法把LBJ打造成2001年的阿倫.艾弗森,一個雖然輸了比賽但備受敬仰的孤膽英雄。

    然而,你永遠不知道LBJ會給你什么驚喜。

    令耐克措不及防的事情在東部半決賽發生了。

    勒布朗.詹姆斯,這位03白金一代狀元,在鋪天蓋地23VS3的宣傳之下,居然在東部半決賽的搶七大戰中敗給了由特雷西.麥格雷迪、拜倫.戴維斯和德懷特.霍華德領銜的奧蘭多魔術。

    這絕對絕對是一場世紀大翻車。

    在外界看來,特雷西.麥格雷迪不過只是個數據型球星,是個不夠持久不成大器的玻璃人。

    德懷特.霍華德還很稚嫩。

    拜倫.戴維斯充其量就是個邊緣全明星。

    他們三個人自然比普通球員強得多,但作為球星的含金量并不夠高。

    而被耐克吹上天的勒布朗.詹姆斯居然輸在了這三個人手里。

    你可以想象這是多么意外的結果,如果放在西部,這大概相當于卡梅隆.安東尼帶著安德烈.米勒和肯揚.馬丁干掉了科比。

    耐克原本對這一輪系列賽信心滿滿,他們認為東部真正能夠壓制騎士的就只有尼克斯而已。

    連底特律活塞都沒有被他們放在眼里,畢竟這已經不是黑暗防守時代了,活塞的上限早就達不到統治東部的級別。

    耐克把尼克斯當作了騎士在東部唯一的對手,并成功讓所有人也這么覺得。

    可當詹姆斯的成績與耐克的宣傳出現太大出入時,他們的宣傳反而殺死了自己。

    半場打開的香檳對實力強大者而言是甘露,但對弱者而言就是毒藥。

    只需要喝上一口就足以毒發身亡。

    這一輪系列賽的結果甚至間接抬高了麥迪和霍華德這兩個阿迪球星的地位,他倆通過這一輪系列賽直接把自己咖位打升了一個級別。

    耐克覺得自己的地位全靠友商襯托,實際上他們是在相互襯托。

    最惡心的是,耐克還不能對麥迪和霍華德進行輿論上的打壓。

    他們不能太強,但必須得強,不然勒布朗輸給他們實在太丟人了。

    LBJ就這么結束了他的首次季后賽之旅,分區半決賽的成績放在這么一個被認為會威脅到尼克斯地位的球隊身上并不光榮。

    當然,眾所周知,在一些媒體口中,這些都不是詹姆斯的錯。

    這是拉里.休斯的錯,他在季后賽中的得分效率低得令人發指。就算不擅長投射的他必須為勒布朗拉開空間,他也必須得承擔投不進球的責任。

    這是安德烈.基里連科的錯,雖然他在季后賽里場均可以貢獻2.2次搶斷1.5蓋帽,但場均15分怎么也說不過去。

    這甚至是科特.托馬斯的錯,因為他太老了,如果科特.托馬斯是老鷹時期的水平,勒布朗絕對能贏霍華德。

    勒布朗?他真的盡力了。

    別問為什么耐克營銷部門就只會用這一招,因為他們的營銷人員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這個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NBA官方能在全美直播中錯誤的播報出90比0這樣的比分,耐克營銷部門的人員也會沒活兒硬整瘋狂套娃。

    在過去兩年,這種“隊友CBA”的言論還有一些市場。

    可當下,人們已經對這樣的陳詞濫調感到厭煩。

    從邁克爾.喬丹到邁克爾.里德再到拉里.休斯和安德烈.基里連科,耐克這種保護詹姆斯而貶低他隊友的宣傳已經開始令人反感。

    查爾斯.巴克利就在比賽結束后的節目中無情嘲笑:“現在回頭看看,LBJ揚言要與尼克斯決一死戰,聽上去就像一個艷星揚言要為未來的丈夫保守貞潔。”

    比爾.西蒙斯的說法更文明也更有趣:“看看加里,他已經替勒布朗找到了一條最適合的成功之路:打不過就加入。”

    勇士拿下馬刺后,不少媒體都調侃佩頓:“他打不過就加入的聰明選擇讓他成功復仇老東家。”

    打不過就加入提前十幾年成為了籃球世界的一個名梗。

    當然,球迷們也只是在網絡論壇上玩玩梗,對加里.佩頓的選擇本身并沒有什么意見。

    是的,他曾經也是個巨星,曾經在總決賽的賽場上與羅杰競爭。

    可現在的他只是個38歲,單場拿14分就算是大爆發的老將。

    他選擇加盟任何有機會拿到戒指的球隊都是正常的選擇。

    所以,比爾.西蒙斯用這句話來調侃勒布朗.詹姆斯,這其中就帶著極大強的諷刺意味。

    嘲諷詹姆斯只有在巔峰時期學佩頓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當然,同樣沒人把這當真。雖然詹姆斯和騎士的續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但就和調侃加里.佩頓一樣,比爾.西蒙斯只是想玩個梗。

    這個世界上應該不會有年輕的球星去加盟擊敗了他的對手,或者去抱別人的大腿吧?

    東部半決賽捧火了麥迪和霍華德,也確定了本賽季最后還在呼吸的四支球隊。

    東部那邊,尼克斯和魔術將經歷90年代之后的又一次巔峰對決。

    而西部這邊,則是繼續那個漫長的故事。

    關于羅杰和科比的故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