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番外二,老了,蛋糕與接班人-《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1/3)頁

    大宋慶歷二十八年九月,晏殊病逝。

    正值晚秋,秋風蕭瑟,汴梁大街小巷人流攢動,落葉紛飛。

    開封城是最有韻味的古城,即便經歷多次拆建,也沒有摒棄綠化和城市環境保護。

    汴河這些年工業化進程受到污染很嚴重。

    但趙駿從慶歷初時就進行多次治理,就算是到了今天也持續維護。

    興建污水廠,禁止工廠排污水進河渠中,以至于汴梁的運河清澈如許,兩岸的楊柳和梧桐樹隨風輕搖。

    樓房間滿是林蔭小道,一輛輛如甲殼蟲般的黑色汽車隆隆行駛,電線桿順兩旁街道林立。

    在宣德門南面寬闊的御街上,一支龐大的車隊緩緩前行,南下向城外而去。

    御街以前就是開封最寬的街,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長達十余里,寬二百步,也就是三百米。

    如今重新修筑成了車道,縮短了距離,按照三步,也就是4.5米的寬度修建了十六條車道,兩側又加上寬39米的人行道廣場,總計寬150米。

    秋季梧桐樹的葉子漫天飛舞,汽車車隊上面的喇叭放著哀樂,最前頭有騎馬的儀仗隊領路,整個隊伍在秋風當中滿是蕭瑟和哀傷。

    兩側十里長街無數百姓蜂擁而至,有的抹了抹眼淚揮手道別,有的目光哀傷充滿思念,有的在風中大喊晏相一路走好。

    晏殊的一生其實并不算偉岸光正。

    因為他早期在劉太后與趙禎之間搖擺不定,再加上有給李宸妃撰寫墓志,隱瞞了李宸妃是趙禎生母這件事,讓趙禎非常不悅。

    所以他墻頭草的政治態度一度觸怒過劉太后,也讓趙禎不喜。

    若非呂夷簡,恐怕也回不到朝堂。

    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管以前晏殊的政治立場和態度是什么,自從趙駿上位之后,他就一直默默地站在了趙駿身后,成為趙駿改革的得力助手。

    晏殊不像范仲淹那樣文能主持整個慶歷新政的改革事宜,武能上戰場退西夏遼國,然而他卻是趙駿范仲淹一派不可或缺的最大助力。

    有他在,不管任何改革細節都能做好,查漏補缺,下面的執行也有人幫忙看著,不至于出現上面的意思不能傳達下去的情況。

    更何論。

    在趙駿眼睛失明的那段時間,晏殊成為他最大的精神倚仗。

    “老哥,節哀?!?

    車隊最中央的一輛車中,趙駿擦了擦眼淚,卻還得安撫趙禎。

    趙禎今年58歲了,歷史上這個時候他已經死了五年,墳頭草都三尺高。

    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以及心態上的不同,壽命也得到了增長。

    然而聞知晏殊去世,還是非常傷心。

    畢竟以前晏殊確實做過對不起他與他母親的事情。

    可為國操勞了那么多年,以前的那點不愉快早就隨風而去,剩下的就只有相伴半生的感情。

    現在趙禎已經不是不能輕易出宮的籠中雀鳥,宰相去世,他都會親自送別。

    “唉?!?

    趙禎長嘆了一口氣,搖搖頭道:“他們一個一個地走了,朕心里只剩下滿目悲涼。”

    “還有我陪著老哥走到最后,我們還要看到一個更輝煌的大宋呢。”

    趙駿強笑道。

    “唉,相熟親近的人一個個走了,朕難免心傷。”

    趙禎嘆息過后,已是淚如雨下。

    最近幾年,宋綬、蔡齊二人也相繼去世。

    當初的八人,三相三參,晏殊與范仲淹,如今就只剩下范仲淹了。

    而且范仲淹這段時間身體也不是很好,不知道能活多久。

    想也是。

    畢竟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十二年。

    范仲淹都已經79歲。

    而他趙禎亦即將滿60,馬上就是耳順之年,真不知道還能再活多久。

    “想宇宙廣闊,人間不免覺得渺小,或許死后還有另外一個世界,誰又知道呢?”

    趙駿寬慰說道。

    聽到他的話,趙禎打開汽車車窗,目光看向浩瀚天空。

    他在數理化之道窮極了半輩子,從二十多歲研究到如今,除了數學方面稍弱以外,化學和物理知識已經非常豐富。

    甚至其中有不少知識點都并非靠筆記本當中獲得,而是他經過多年鉆研。

    通過與科學院的協作,趙禎可以說以一己之力,將大宋的數理化方面的知識,提升到了二戰前后的水平,里面多個知識點和公式都以他為名。

    科學巨人的身份已經無出其右,到了如今晚年,雖不像牛頓那樣開始鉆研神學,卻開始鉆研天文,常嘆宇宙之大,地球之渺小。

    趙禎仰望著蒼穹,眼中目光已滿是迷離,不知道何時,原本晴朗的天空卻飄來無數烏云,秋風蕭瑟,人間變天。

    車隊最終到了汴梁火車南站停下。

    晏殊遺言是想至宗族祖地葬下,死后回族人父母身邊,因此死后遺體先在晏府停靈幾日,供生前好友吊唁。

    葬禮結束之后,將用火車運回江西撫州臨川老家安葬,也算是落葉歸根。

    一行人從車上下來。

    除了趙禎、趙駿等皇帝宰相以外,還有政制院宰相、參事以及各部尚書等文武大臣。

    雖然晏殊的職位最高只是政制院同知,并非政制院知院,然而他從最早的戶部尚書兼候補同知,又升任同知,再到如今參事。

    可以說在政制院待了二三十多年,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受到他恩惠的人也數不盡數,來送他的人自然多如牛毛。

    其中晏殊的家人也都下了車,他的幾個兒子穿著孝袍,為首的是晏殊的次子晏承裕,因長子晏居厚早逝,因而現在晏家由他為長,抱著晏殊的遺像。

    照相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雖然還沒有達到彩色照片的地步,卻已經非常出眾,不像最早時期那么模糊,上面晏殊的笑臉音容宛在。

    “陛下。”

    趙禎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家屬面前。

    晏家人丁興旺,有十個兒子,而其中老七晏幾道今年也三十歲,站在人群當中暗自神傷。

    “晏相走了,爾等也要多努力,不可懈怠?!?

    趙禎勉勵幾句。

    “謝陛下?!?

    “嗯。”

    “早些讓晏相落葉歸根吧?!?

    趙駿用絲巾把淚水擦干,紅著眼睛說道。

    古代的防腐技術不差,何況化學院也多番研究,什么福爾馬林之類的早就弄出來。

    只是大部分防腐技術都要掏空內臟,令人不忍,因此現在只是拿冰塊冰鎮。

    雖是秋季,溫度并不高,但也要早點送回江西,免得尸身腐敗。

    “是?!?

    眾人應下,隨后有力士抬官,家屬跟著進了車站。

    大家在站門口看著他們進去,趙禎感嘆道:“不知道朕何時會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