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3歲之前,大腦的語言體系未完善,沒有完整的語言系統進行輔助,不能將感知的事物轉化為記憶。 都沒有記憶,又何談回憶? 明白這一點之后,陳云停下了繼續向時間前端搜索記憶的想法。 感受著繁冗的記憶。 陳云覺得自己似乎可以嘗試搭建一座,如同幻想作品中的記憶宮殿,這樣更方便他對記憶的管理與調取。 “記憶宮殿“,又稱為“心智宮殿”或“心靈宮殿”,是一種強大的記憶技巧,源于古希臘和羅馬時代。 它利用我們對空間環境的卓越記憶能力,將需要記憶的信息與熟悉的空間場景(如家、學校、公園等)相結合,通過構建一個想象中的“宮殿”,在其中的不同位置放置不同的記憶對象,通過回想宮殿布局來回憶所需信息。 具體操作時,首先選擇一個自己非常熟悉的場所作為記憶宮殿,然后在腦海中沿著一定的路線走過這個場所的各個部分,在每個特定的位置上“放置”你要記憶的信息,可以是圖像化的符號、故事片段等。當需要回憶這些信息時,只需在腦海中重走一遍這座宮殿,沿途收集“放置”的信息。 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記憶大量且無明顯邏輯關聯的信息,例如演講稿、學術知識、單詞列表等,被廣泛應用于教育、學術研究、競技記憶等領域。 而陳云開始嘗試之后,在腦海里構建出的是一個極其宏偉的巨大建筑。 它,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 靜靜地漂浮在無垠且空蕩的深邃黑暗太空之中,也是這片太空之中唯一的有形物體。 步入這座宏大的圖書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而莊重的空間,仿佛是知識的殿堂。 天花板高聳至云端,鑲嵌著精美的壁畫與浮雕,講述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數不盡的書架如森林般矗立,一排排整齊劃一,由深色實木精制而成,散發著歲月沉淀的幽香。 陳云二十多年來的所有記憶,以及記憶中的所有細節。 變成了這書架上擺滿的書籍。 按照記憶的種類不同擺放在不同書架上,從古老的羊皮卷軸到現代的精裝典籍,每一本記憶都因為其內在不同而被陳云賦予了不同的外形。 書脊上的燙金字體熠熠生輝,那是對這一本記憶的總結以及可以檢索到這份記憶的關鍵字。 沿著曲折蜿蜒的走廊行走,兩側的書架猶如知識的長城,無窮無盡地向前延伸開去。 當他檢索某份記憶時,這圖書館里的某些書就會對應著自動翻開。 這就是陳云的記憶宮殿。 它建成的這一刻,陳云感覺自己的腦子都變得清醒了不少。 如果非要形容這種感覺的話。 那就像是對四處擺放雜物的家里來了一遍大掃除與整理,對滿是垃圾文件的電腦空間進行了一遍清理。 一切都被規規矩矩、分門別類放好。 冗余雜亂的信息不再是胡亂的儲存,而且規矩的被整理好,一下子多出來不少的儲存空間,讓整個人的信息處理速度立馬提升了一些。 讓人覺得萬分神清氣爽! 做完這一切之后,陳云在記憶宮殿中打開屬于自身身體變化數據記錄的那一本記憶。 從今天起,不再用舊手機進行記錄。 他會找個時間,把舊手機進行徹底的銷毀處理。 沉吟并實驗片刻后。 陳云在記憶宮殿的這本書上面,記錄下這第四次沉睡進化之后,所對應發現的種種變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