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月十五日,清晨五點半。 海風不斷吹拂。 將平靜的海面撩撥起一絲波動。 晨曦初破,天際一抹淡藍緩緩漫開,仿佛是大自然最溫柔的筆觸,在廣袤的畫布上漸漸鋪陳。 海面這位沉睡了一夜的巨匠,輕輕掀開了夜色的帷幕,迎接第一縷日光的親吻。晨光如細絲般穿透薄霧,海與天的界限變得模糊而柔和,一切都沐浴在一片寧靜而神秘的藍灰色之中。 微風輕拂,帶來幾分清新與涼爽,海面上泛起層層細膩的波紋,它們閃爍著細膩的銀光。 而在海底悶頭趕了一夜路的陳云,此刻也是漸漸停下了游泳的姿態。 啟西市與沙外漁場的東側相差的經度大概是6.34度,一度經度的差距在赤道上大概是111公里。 而并不處于赤道地帶的啟西市與沙外漁場,大概在北緯三十二度的樣子,比赤道上的經度差距實際距離要小。 所以啟西市與沙外漁場東側實際的相差距離,大概是6.34*111*COS32度,結果就是602公里。 對于悶頭趕路了一整夜加一個凌晨,差不多九個小時多的陳云來說,明白自己如今已經差不多抵達了沙外漁場東側。 之前2000公里左右的趕路距離只計算了南下的距離,實際上向東遠離海岸的這六百公里沒算在內。 真正的旅程,現在才剛開始。 東西向的趕路已經完成,自己已經來到平均深度接近一百米的海域。 按照預定安排。 接下來就是沿著領海邊緣一路南下。 陳云便憑借著超視距方位感知對于留在啟西市的飛劍的距離與方位感應,可以準確的調準方向南下。 但是對于悶頭趕路了一夜直到天亮,硬生生游了600公里的陳云來說,倒是不打算立即南下。 他打算在周圍稍微晃一晃,找點海洋生物抓著玩玩。 因為這一夜的趕路屬實是有些無聊。 一路上他有刻意的時不時左右搖擺,走出個s彎的形勢螺旋前進。 目的就是為了依靠這樣的操作,順帶著把通透世界感知的范圍到處延伸,避免只是一條直線游泳的他錯過許多。 但是即使這樣操作了。 他這個最多感知三百米的范圍,在大海里也顯得太過渺小了。 說是牙簽攪大缸也差不多。 一個牙簽就算在水缸里攪來攪去,又能覆蓋多大的范圍呢? 所以陳云這一路上倒是沒發現任何沉船的存在。 所以說覺得相當無聊。 這么想著,陳云在周圍的海域開始到處晃了起來。 沙外漁場是一個重要的漁場,這里特別以捕撈太平洋褶柔魚而知名。太平洋褶柔魚是世界經濟中頭足類動物產量最高的一種,常見于島國海和島國群島周圍水域。這些海域因為其特定的海洋環境條件,有利于頭足類生物的繁殖和生長,因此成為捕撈魷魚等頭足類的理想地點。 而沙外漁場再往東不遠的距離,基本上就進入島國領海了。 所以盛產太平洋褶柔魚也不奇怪。 太平洋褶柔魚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多種俗稱,例如黑皮魷魚、北魷、真魷等。它們屬于頭足綱、槍形目、柔魚科、褶柔魚亞科及褶柔魚屬。 這種魷魚具有長圓錐形的身體,胴部長約為胴寬的4-5倍,后部尖削。身體表面特征包括圓形斑點,背中央有一條明顯的黑色寬帶,這條黑帶會一直延伸到肉鰭的后端,而頭部背面和無柄腕中央則接近褐黑色。 陳云這到處閑逛的路上,倒是看到不少這種魷魚。 他以極快的速度抓了一只生吃嘗試。 結果就是如同預料中的一樣確實沒有食欲,看來現在依舊只有爬行綱、雙孔亞綱、有鱗目、蛇亞目的物種,是自己可以感受到食欲的。 他之前只特地嘗試過同為爬行綱,雙孔亞綱下的蜥蜴與鱷魚,答案就是根本不能引發食欲。 如今換成頭足綱也一樣。 思考著,又逛了一會的陳云剛要準備南下。 不過他的通透世界感知范圍里,卻是突然發現了一艘漁船。 那是一艘島國漁船。 雖然上面沒有掛旗幟,也沒有任何特征鮮明的標志,但是陳云能聽到上面幾個漁民之間的日文對話。 它不知何時悄無聲息地越過了國界線,身影在朦朧的晨光中若隱若現,仿佛一個潛行的幽靈。 它的船身不大,但裝備著現代化的捕魚設施,船舷兩側掛著一排排整齊的漁網,透露出它此行的目的并不單純。 船上的人們動作迅速而謹慎,盡量避免發出聲響。 幾位撒網的漁民們戴著帽子,一言不發的開始撒網。 他們那沒有發出任何聲音的令行禁止模樣,看起來不是一次兩次的來這里偷偷捕撈他國漁業資源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