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遇見黑熊,那自然是朋友重逢。 只不過。 當黑熊成為坐騎,帶著陳云在這熟悉的原始森林里閑逛與覓食時。 陳云能夠感覺到那么一絲的不匹配。 這倒不是說什么實力上的不匹配,這不只是單純從體型出發來考慮的話,就已經隱隱有一些不匹配了。 實話實說,黑熊雖然說毋庸置疑是一種猛獸,但是實際上它是猛獸中體型比較小的那種。 如今一米八的陳云騎在上面。 會顯得黑熊略微有一些迷你。 整只黑熊看起來也不比騎在上面的陳云大上多少。 與騎乘虎鯨時的感覺截然不同。 虎鯨那才叫龐然大物,起碼對比黑熊來說絕對算是龐然大物。騎上去之后的體型對比才有種人與坐騎的感覺。 所以用黑熊當做坐騎的話,確實意外的有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 不過想一想,神話里的東王公都騎著黑熊,陳云倒也覺得沒那么不匹配了。 在古代華國神話中,東王公一般被描述為騎著或載著一只黑熊。 這一形象主要出自《神異經》中的《東荒經》以及其他一些古典文獻。東王公的形象和故事在不同的文獻中有所變化,但騎著或載著黑熊這一特征是比較一致的描繪。 陳云認為以自己現在的進化速度。 完全可以以神話中的東王公為目標。 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就不用把神話再視為神話了。 因為他自己,就將成為神話! 如此思考著,陳云的目光之中閃過一絲光芒。 隨即便又散去。 神話中的存在,距離他來說還是太遙遠了。 雖然他自己現在有信心,總有一天可以達到那個高度,但是目前來講還是差了個十萬八千里的。 姑且不提那些層出不窮的創世神話。 就光只是眾人所熟知的王母,也有過用發簪劃出銀河的表現。 這是何等夸張的力量? 銀河,其壯觀的規模常常讓人感到既渺小又敬畏。 它的直徑估計在10萬到18萬光年之間,而這個跨度僅僅是其盤狀結構的橫向測量。 而光年作為長度單位,定義為光在真空中一年內行進的距離,大約等于9.461萬億公里。 想象一下,如果以地球上的交通工具來衡量,即便是以光速穿越銀河的一端到另一端,也需要10萬到18萬年的時間。 銀河系的厚度在中心區域約為幾千光年,在邊緣則更薄,而其內部充滿了數百億甚至數千億顆恒星,以及大量的星際氣體和塵埃。 太陽在其中都微不足道,更何況在太陽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的地球呢? 這樣的宏觀尺度,幾乎是在挑戰著我們的想象力極限。 而這。 卻只是王母在神話中隨意就能造就出來的宏偉巨物。 所以。 成為神話這種事可以想一想。 也可以很自信的篤定自己可以。 但是,倒還不是現在就行。 如此思索著,一人一熊來到了一個陳云極其熟悉的地方。 一片光滑的山石出現在面前。 上面有一個不小的硝石礦洞。 這片山區有不少的硝石礦,也有不少古人留下的原始礦洞。 而陳云眼前的這個礦洞,卻被無數碎石堵了起來。 這不是因為這個礦洞廢棄了從而被曾經的古人堵住。 事實上。 廢棄的礦洞根本沒有必要還要大費周章的去把它堵住。 這其實是陳云堵住的。 曾經來到老君山的他,在這里完成了自己的首殺以及后續的十幾連殺,將一個邪教給一窩端了。 這個礦洞就是他毀尸滅跡的地方。 如今再次來到這個地方,倒是難得的感覺有些恍惚。 陳云將通透世界感知延伸過去。 可以看到洞口被精心堆砌的無數碎石封閉,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將外界與洞內的世界隔絕。 時光流轉,那些碎石依舊緊密排列,似乎在堅守著什么不可言說的秘密。 歲月的風塵在此刻凝固,細密的灰塵均勻地覆蓋在每一塊石頭上,宛如時間的輕紗輕輕披覆于洞口,訴說著無人問津的寂寞。 雜草從石縫間頑強生長,它們的綠意與周圍的森林融為一體,既是自然的印記,也是生命力的見證。 洞口周圍,野性的氣息彌漫,這是森林居民們獨有的痕跡。 淡淡的動物氣味混合著泥土的芬芳,透露出這里是野生動物們的領地。 仔細觀察。 可以發現散落的糞便,有的已被落葉掩蓋,有的仍清晰可見。 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它們無聲地記錄著這片土地上的生靈活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