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茂密的原始森林,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寸步難行的。 不過這其中并不包括陳云。 也絕對不包括一批素質良好的、有軍人與專家的專業團隊。 五月七日下午。 位于秦嶺附近的軍事基地,在檢測到高速運動的物體之后,因為懷疑可能是敵國偵測手段,便立馬派遣了一只專業團隊出發前往秦嶺深處。 這支由專家和軍人組成的精銳隊伍,其配置是根據現代特種部隊的標準精心挑選的。 他們配備了先進的個人裝備,包括輕量化復合裝甲、夜視設備、以及高精度的通訊系統,確保在任何惡劣條件下都能保持聯系。 每位隊員都攜帶著適合叢林作戰的短管突擊步槍,配備消音器以減少行動時的聲響。 除了標準的武器裝備,還有一系列高科技工具,如無人機偵察機、衛星定位儀、以及便攜式化學和生物探測設備,這些都是為了應對一系列接下來可能遇到的未知情況。 隊中不僅有四位經驗豐富的特種兵,還有兩位精通地質學、生物學、氣象學和考古學的專家,他們的專業知識將對這次任務起到關鍵作用。 這些專家們被賦予了同等的戰術地位,意味著在特定情況下,他們的意見和決策將得到同等重視,確保科學與軍事行動能夠完美融合。 大概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 專業團隊迅速完成了情報收集、計劃制定、裝備檢查和人員整備等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 然后。 便是直接乘坐直升機迅速避開大部分路程,直接抵達秦嶺深處比較靠近檢測到異常的地方。 之所以只是靠近而不是直達。 自然是因為秦嶺深處的地形極度復雜,一個合適的降落位置需要花費時間去尋找。 不過盡管秦嶺的地形復雜且多變,但對這支訓練有素的隊伍而言,這些障礙不過是小菜一碟。 在落地之后,他們利用繩索技術穿越陡峭的峽谷,使用北斗系統和地形圖規劃最高效的路線。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 他們仿佛融入了自然,動作敏捷而悄無聲息。 就像一群幽靈在林間穿梭。 即使是在最艱難的路段,他們也能保持每小時5公里以上的行進速度,這在普通探險者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很快。 在被一個顯眼的地形攔住之后。 他們就明白大致已經抵達目的地。 在他們的面前,有一個與周圍相比極端突兀的天坑。 這里大概率就是那個檢測到的高速墜落物體最后墜落的地方。 因為這個天坑顯然是由某種高速墜落的物體撞擊地面形成的。 其直徑約莫二十米,深度估計接近七八米,四周散落著被沖擊波震倒的樹木,形成了一個環狀的“森林之眼”。 坑壁呈現出明顯的燒焦痕跡,土壤被翻動,混合著碎石和金屬碎片,散發出一股刺鼻的硫磺味。 很明顯,墜落物體在撞擊過程中產生了高溫,導致土壤中的有機物燃燒,并留下了這種獨特的氣味。 專業團隊立刻圍繞天坑試著展開初步調查。 幾位特種兵在周圍警戒。 特種兵們負責保護現場的安全,防止任何野生動物或其他潛在威脅接近。 同時他們還布設了監控設備,確保能夠及時預警任何外部干擾。 兩位專家則先是簡單確定了一下放射性方面沒有什么大問題后,隨即拿出背包里的一堆儀器開始靠近勘察。 他們檢查了坑壁的結構,試圖判斷撞擊物的性質和墜落時的速度,同時搜集坑邊土壤樣本,以嘗試確定這墜落物究竟是什么。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又充滿期待的氣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個高速墜落的物體究竟是什么?它又為何會出現在這里? 目前只能說。 在初步的分析下不能得出太多結果。 唯一能比較準確確定的一點就是,這個墜落物的體型不會很大。 而在他們這么實驗勘察的同時。 軍事基地方面又傳來了衛星通訊,說是檢測到了劇烈的能量反應。 因為秦嶺地形復雜且擁有極度茂密的植被,軍事基地方面通過衛星難以搞清楚那里具體是什么情況,一些專業的無人機也不方便在這里展開勘探。 所以。 相關的任務也就交給了他們這個調查墜落物的專業團隊。 上級要求盡量探查能量反應的具體情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的同時盡可能預防可能出現的山火等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