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伴隨著陳云的命令下達。 穹頂議會這個擁有著夸張權力的組織開始了它的行動。 在國家機器的認真之下,相關材料的發(fā)掘與收集并不會太困難。 畢竟都提供了大致可能位置與具體的各方面性質,派人漫山遍野的去搜尋遲早能搜到。 雖然在這樣的地毯式大水覆蓋思路下的搜索,一些稀有材料的搜集速度肯定比不上陳云,但是總的來說起碼是不用陳云親自動手了。 而除了材料收集之外。 穹頂議會這個組織也在充分發(fā)揮著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努力的嘗試尋找并做出一些更加討好陳云的舉動。 在這其中,有一整個專業(yè)團隊負責評估這個討好舉動中的距離感,以確保不會引起陳云的反感。 畢竟太過自作主張的話。 很可能也會讓人不喜。 因此,在秉持著這些原則下的討好行動,也成了穹頂議會這個偌大組織的主線任務。 在東南亞菲國的呂宋島。 為了支持陳云旗下阿巴·勒納勢力的行動,他們充分投入力量加快nasa分基地的火箭發(fā)射計劃。 準確的說,這已經不是在加快了。 而是直接大刀闊斧的將原定的其余發(fā)射計劃,改為全心全意的服務阿巴·勒納勢力的發(fā)射計劃。 現成的一系列配套設施全部拿過來用,原定裝載的各種為了實現原定目標的功能配件則是全部替換下來。 只是短短幾天。 nasa分基地的一架現成火箭就已經直接改姓陳了。 在無上限的財力、人力、運輸手段的支持下,這艘火箭在五月二十七日上午就直接帶著一顆金屬圓球開始了準備發(fā)射的流程。 在呂宋島的東南角,天空中飄著幾朵懶散的白云,太陽正高懸于天際,給大地帶來無限光明。 而此時。 在這里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Nasa分基地的火箭發(fā)射臺周圍,無數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正在緊張地做最后的準備,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疲憊。 火箭矗立在發(fā)射臺上,宛如一個銀色的巨人,靜靜地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它的表面反射著耀眼的陽光,仿佛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 火箭的外形設計簡潔而富有現代感,整體呈現出流暢的線條,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而非冷冰冰的工業(yè)產品。 它的主體部分由高強度合金制成,經過精細打磨處理,每一寸表面都被處理得極為光滑,以便最大限度減少空氣阻力并提升飛行效率。 在火箭的頂部,有一個尖銳的錐形頭部,這是為了進一步減小飛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 而在錐形頭部下方,則是一個較小的艙段,那里裝載著本次任務的核心——一顆金屬圓球。 火箭的兩側裝有數個輔助推進器,它們會在起飛階段提供額外的推力,幫助火箭克服地球引力,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推進器的設計考慮到了燃料效率和穩(wěn)定性,能夠在關鍵時候為火箭提供可靠的動力支持。 周圍的工作人員穿著厚重的工作服,頭戴安全帽,在緊張的氣氛中忙碌著,檢查著每一個細節(jié)以確保沒有任何疏漏。 隨著倒計時的聲音響起,現場的氣氛變得愈發(fā)緊張。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只等那一聲令下。 終于,當最后一秒過去,控制中心傳來“點火”的命令。 巨大的引擎開始轟鳴,火焰從底部噴射而出,瞬間點亮了整個發(fā)射場。 巨大的引擎轟鳴聲如同雷鳴般響徹云霄,震顫著每一個人的心弦。 火箭底部的主發(fā)動機爆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橘紅色的火焰伴隨著濃烈的煙霧,從四個巨大的排氣口噴涌而出。 強烈的光和熱浪迅速擴散開來,將周圍的空氣加熱至沸騰狀態(tài)。 隨著火焰的持續(xù)噴射,火箭底部的支撐結構開始松動。 火箭緩緩離地,仿佛是一只剛剛破殼而出的巨鳥,掙扎著要掙脫束縛。 隨著推力的不斷增強,火箭的速度越來越快,逐漸擺脫了地球的引力,向著無垠的宇宙進發(fā)。 強大的推力使得地面都在顫抖,火箭緩緩升起并逐漸加速,最終化作一道白線消失在藍天之中。 隨著火箭的高度不斷攀升,它留下的軌跡逐漸變成了一條長長的白色尾跡,如同一條絲帶飄浮在蔚藍的天空中。 目睹這一切的工作人員們,有的熱淚盈眶,有的相擁慶祝。 為了這一刻,他們幾乎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時間,日夜奮戰(zhàn)在自己的崗位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