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拓跋力微和張飛都是親冒矢石,督戰狂殺,鮮卑勇士的戰力也確實超過同時期烏桓勇士一截,稱得上同時代漢人最大的敵人。 拓跋力微有五倍于張飛的人數,瘋狂血腥絞肉之下,成批成批的騎兵倒下,雙方都漸漸變得強弩之末。血戰打了整整一個白晝都沒分出勝負,鮮卑人雖然傷亡慘重得多,但依然有大批后軍剛剛翻出燕山趕到戰場、添油投入到戰場中。 那源源不斷前仆后繼的架勢,也讓張飛殺得有點懵逼,一時不知道自己究竟面對了多少敵人。他最后只是酣暢淋漓地化作了殺戮機器一般,連續七八個時辰不眠不休大呼酣戰, 最后那瞪得銅鈴一樣的怒目,因為瞪得太久都血絲暴突,他身邊的副將小校們不得不勸張飛歇歇。張飛因為沖殺太猛,親自手刃敵騎都有數十騎, 要不是看在他身居太尉,已經不適合一線作戰了,身邊的部曲一直保護他,他沖到哪兒嫡系親衛就圍裹著沖到哪兒,張飛絕對能撈到更多的殺敵機會。 最后,拓跋力微在第一天的血戰之后,總算是趁著夜色逃亡突圍,但拓跋力微的離開,也讓部分斷后或者穿越燕山走得慢的鮮卑后軍,成了刀俎上的魚腩,愈發任人宰割,凡是被張飛主力追上的,一通擊潰后就成批成批地投降。 白檀邑這邊的戰斗,前后持續了三天兩夜,除了最初的一天一夜有拓跋力微親自指揮,后面的兩天一夜完全是各自為戰的亂戰,鮮卑部隊的精銳戰兵折損了大約三分之一,才算是勉強脫身。 但那些傷病員則是因為機動力低下,幾乎全部交代了,不是被了結了痛苦就是直接俘虜為奴,逃散的士兵也都被各個擊破、追上包圍迫降,總人數損失達到了驚人的四成。 不過,如果跟另一邊的烏桓樓班相比,這個四成損失比例就還算是低的了。 拓跋力微好歹是帶了十一萬疲憊之師扛張飛的兩萬多人,那邊的樓班,要靠僅僅五六萬疲憊之師,就扛趙云的兩萬多人,而烏桓騎兵的嗜血頑強程度,也是明顯遜于鮮卑人的。 白狼山戰役同樣前前后后打了三個白晝,是一場由一連串亂戰、運動戰組合起來的戰役。 趙云也是跟張飛一樣親冒矢石血腥酣戰,唯一的區別或許只是沒有“大呼酣戰”罷了。誰讓趙云比較安靜,也不靠大吼大叫震懾敵軍、壓制敵士氣呢。 他的嗓門就像他的鑌鐵長槍一樣冰冷安靜,卻同樣透出帶著徹骨寒意的殺氣,讓人一旦注意到自己被趙云盯上了,就會從骨子里升起一股不寒而栗。 戰役僅僅打到第二天,烏桓軍隊就已經出現分崩離析的前兆、有萬人級別的軍隊在將領的帶領下,選擇了各自奔逃、試圖脫離單于的中軍,以免被漢軍盯上。 而這種動搖的混亂,顯然只會加速殺戮的到來和效率,在十一月初九當天,樓班本人的中軍被趙云死死咬住、阻擊遲滯未果,旁邊的士卒將校都嚇破了膽,四散而逃,連單于都不要了。 逃無可逃的樓班自以為可以仗著馬快溜掉,卻被趙云在背后盯上,連珠箭發,射傷了樓班的坐騎, 樓班好歹是單于,他的坐騎也是披了精良的皮革質地馬鎧的,算是“具裝騎兵”,所以那馬匹被騎弓射了傷勢倒也不重,只是吃痛狂奔, 但因為傷口失血越來越多,樓班的坐騎最終漸漸失了耐力,中箭后又奔逃不到十里路,便倒斃不起。 樓班被摔得不輕,連連被身邊親衛扶上新換的馬要繼續逃,已經被趙云追上了。而臨陣新換的馬速度也顯然不如單于一貫的寶馬良駒,不可能再拉開距離,只能是回身死戰亂戰,祈求混亂中逃脫。 最后,樓班被刺殺在遼河北岸,烏桓單于的中軍被徹底打崩殲滅,只有一些不成建制的小股潰兵逃亡,但烏桓人作為一個文明單獨對抗大漢的歷史,到此也算是終結了。 畢竟,原本就已經有三分之二的烏桓人,選擇了歸順大漢,成為大漢子民。在大漢新的認同教育下,他們也會漸漸意識自己是“孤竹國后裔,是伯夷叔齊那樣的賢者的同胞”。 愿意跟著樓班新向袁紹的,也就三分之一,現在連著三分之一的主心骨都打沒了,當然是反漢之心徹底除籍。 張飛、趙云各自統計了斬獲之后,一邊繼續拉網搜索、擴大戰果和繳獲俘虜,一邊派出信使斥候互相聯絡,與太史慈、諸葛亮在燕山最終會師。 這個龐大包圍圈里還沒來得及跑出去的敵軍潰散殘部,當然也全部被拉網捕魚一樣盡數肅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