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備擺擺手:“你我兄弟,說這些干什么,朕特地周遭無人跟賢弟說這些,是想聽賢弟意見:若是永兒比朕走得早,又當如何?” 李素深呼吸了一口:“陛下家事,非外人當言。真到了那天,陛下堅決留下明詔,臣遵旨便是。不過,以嫡以長,自古禮法,沒有特殊原因,最好還是依照成法,從皇后諸子仲按長幼之序。” 劉備仔細看了一下李素的眼神,恢復釋然:“也好,朕其實也不太希望標新立異刻意選哪個兒子,或者單純論長不論嫡。 朕也想過了,天子高壽者,嗣君未必要求長。國有長君是幸事,可登基都四十幾歲了,也做不了多少年,頻繁更替,反而不穩。 如今每每讀賢弟當年所著《殿興有福》,除周公輔成王順利,其余太康、太甲、扶蘇都不得繼位。惠帝雖然短暫為君,卻也英年早逝無后,光武帝長子東海王劉疆,因母后被廢,嫡庶易位于明帝。 雖然本朝沒有這些糾葛,但愿是朕多慮了,越老越是后怕。真要是永兒熬不過朕,就讓皇后次子理兒繼承大統吧——這次出巡,朕讓永兒留守監國,帶其余數子隨駕到外面見見世面,也有這個考察的想法在內。 不過,朕不會學秦始皇,出巡居然只帶一個胡亥。諸子皆在,就算有點閃失,也不會給人可乘之機。賢弟之賢,遠過李斯,朕之側近,又絕無趙高之屬。” 把這番話說開之前,劉備其實是挺擔心李素在太子不在時,單純論長幼、把甄姜的兒子推上去——好在那樣其實也不是很合理,所以李素絕對不會徇私。 因為甄姜最大的兒子不僅是庶出,同時排長幼也只排到第三。劉備的次子,也是一個庶子,是貴妃宋都所生。 宋都歷史上是劉協的妃子,但這一世劉協不是194年就放棄長安出逃了么,所以很多長安宮中的美人還沒來得及長成被劉協臨幸,就提前被劉備救出收編了。 至于皇后吳莧,倒是累計生了三個兒子,但她的次子、三子在劉備諸子中,單論年齡才分別排到第六、第八。 李素有些不敢聽下去了,連忙打斷:“陛下別說這些了,若是真覺得身體微有什么不適,那就放棄后續行程,直接回雒陽吧,疏忽不得。 若只是覺得以史為鑒有些后怕,那著實大可不必,歷史不會簡單重演,后人會吸取教訓,總會避免掉完全重復的錯誤的。” 劉備也意識到自己說多了,擺擺手打住話題:“罷了罷了,你我兄弟,如此坦誠,說些這個都把你嚇成這樣,不說也罷。或者下次要說,也得云長翼德都在,這樣賢弟也不必避嫌。” 有些話,兩個人的場合說,反而容易被認為是試探,雖然劉備是真心的,但他有這個情商。還是有機會把關羽張飛都拉來,才放得開,因為劉備絕不可能同時試探三個人。 李素也趁機打住,心中也忍不住幫忙估算:皇帝太長壽,太子熬不到年紀,或者位置不穩,也是古今常有的……也罷,無論將來如何,俯仰無愧于心,遵照朝廷禮法制度即可。 反正劉備任何一個兒子,都沒跟他家聯姻,李素是絕對犯不上為了甄姜和甄宓的親姐妹關系而蹚渾水的。 李素六個女兒,最大的女兒已經23歲了,是蔡琰生的,跟顧雍家聯姻了。二女兒便是甄宓所生,如今17歲,在當時也已經是結婚的年紀了,所以去年嫁給了諸葛瞻。 剩下四個女兒,都小于14歲,至今沒有定親。李素這種治家風格和對子女婚姻的篩選,也算得上是無欲則剛了。 …… 勾引起劉備考慮身后事,說到底還是因為閩中地區的封賞,李素那句“留點封賞施恩的機會給太子”。 李素也確實是出于好心和遠見,誰讓漢朝的皇帝,歷史上普遍還正統性足夠,壓根兒沒想過這些蠅營狗茍的小手段呢。 漢朝皇帝對于輔政大臣的榮譽,之前大多是一次性給到位的。但遺留的問題也不少。比如霍光的家族,還有與霍光斗爭的上官桀。 李素也必需要為猜疑鏈的打斷做一些額外努力,這是對大家好,他自己后人長遠富貴,后代的皇帝遇到同類情況也少點忌憚心。 道理說明白之后,李素也知道應該冷處理一段時間,讓劉備自己想清楚。所以在閩中視察的最后幾天,他基本上不跟皇帝再有深入討論,走馬觀花一樣把閩地的視察工作快速結束掉。 隨后就立刻繼續北上,四月初順利抵達了會稽郡的句章縣,已經是長江口外了。李素也是指望離開閩地后,劉備能放空大腦,暫時忘掉之前的尷尬閑聊。 好在他的這個期待倒也容易實現,因為當船隊抵達長江口外時,饒是劉備貴為皇帝,也立刻被句章縣甬東群島上的奇觀燈塔給震撼了,其他事兒都沒心情瞎想了。 沒錯,這座奇觀,就是十三年前李素在揚州時,跟諸葛亮規劃的,不過五年前才實際開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