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在1982有個家》
第(2/3)頁
于是他拄著拐杖踱步琢磨了一下,對義憤填膺的老人們說:“你們不懂,他們這不是在敗壞社會風氣,這是在、在跳舞。”
“這種舞吧,它有個說法,是跳給龍王爺看的。嗯,這是敬神的,就跟舞龍舞獅一樣……”
帶頭大哥給這件事定性了。
其他老人無言以對。
島上的青年們聞言精神大振:實不相瞞,我們也想去敬神!
王向紅把他們給叫走了:“敬你娘個批,趕緊滾回去吃飯,下午要曬蝦米呢。”
上午出去捕撈紅蝦和購買紅蝦的漁船都回來了,滿載紅蝦而歸。
等到吃過飯后陽光最盛的時間,漁民們開始辛勤的勞作起來。
他們挑著扁擔,扁擔前后各掛著一筐的紅蝦,然后步履矯健的行走在沙灘上,回到生產隊去把蝦分進了家家戶戶。
秋渭水講解道:“漁家的勞動很辛苦,但我們甘之如飴,因為我們深深地明白,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才能迎來明天的好日子。”
家家戶戶開始做蝦米。
第一步是煮熟,家家的煙囪冒起了白煙,他們將海蝦放入大鍋內加水煮熟,濃重的腥味和鮮味便在村里彌漫。
工人和干部們進社員家里去看,每一家灶臺都有紅艷艷的爐火。
鳥鳥炊煙中,漁家盡是辛勤勞作的身影。
蝦米很快煮熟,從鍋中撈出,然后一筐筐挑到寬敞的空地均勻攤開,剩下的交給日頭去曬制就好。
曬蝦需要時間,但不要緊,工人們可以看到后續的步驟,因為不少人家已經提前兩天曬了紅蝦。
曬干的紅蝦被收集起來進行剝殼。
老人們、婦女們聚集在一起,聊著天剝蝦殼。
大蝦的蝦殼靠手剝,小蝦則是收攏起來用布袋子裝好,再用棒槌有節奏的敲打,去把脆生生的蝦殼給敲碎。
工人們給漁民拍照,也互相拍照。
他們參與進漁家勞作中,親手去剝蝦殼、敲布袋子。
冶煉廠那位作家一手記事本一手鉛筆,他深情的看著漁家婦女們說:
“不論是老人是孩子,我們都能從他們的舉止神情中感受到勞作的熱情。我想,正是這份對生活不滅的熱情,才讓漁民兄弟們在東海之上興旺了一代又一代!”
“同志們,我們要學習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學習他們以安貧樂道的心態,爭取以后在自己的崗位上再創輝煌!”
陳金平聽到這話鼓掌說:“大家伙呱唧呱唧,小鄭這番話說的非常好呀。”
熱烈的掌聲響了起來。
這年頭的漁民熱情又實在。
工人和干部們自己剝殼的蝦米自己留下,漁民們送給他們留作紀念。
滬都也是海濱城市,只是很少有漁民了,再者工人們因為工作緊張的緣故,也沒有去找漁家體會漁民生活。
他們平日里很少能買到這么新鮮的蝦米:剛剝殼的蝦米,肯定新鮮。
所以他們紛紛起了買幾斤帶回家的心思。
毫無疑問,這些蝦米是走親訪友的好禮物。
有些人甚至不打算送人,他們想留著自己吃。
蝦米是好東西,可以包包子包餃子,可以做湯也可以直接當下酒菜。
幾乎每個人都買了蝦米,王憶見此又把島上烘焙組生產的月餅、蛋糕、老婆餅等點心展示出來,供他們采購。
另外島上的特產魚鲞更得出鏡,這同樣是好東西。
采購結束,他們還有活動,便是乘船出海參加撒網捕撈作業,體驗漁民的勞動。
收獲很普通,不過梭魚、鯧魚、鰳魚、玉禿魚、海鱸魚之類的總歸是有的。
這些漁獲被漁民送給了他們,黃宏瑞讓工人們帶上,今晚回去繼續吃食堂:“就吃大家伙自己的收獲!”
工人們和干部們興致勃勃,紛紛喊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
后面幾天都是集體活動,這年代的旅游沒有自由行動一說,因為工廠這種單位非常強調集體意識。
旅游項目比較簡單,就是各種出海游、島嶼游。
出海要釣魚,工人們學會了用竹竿自制釣具,用海蟑螂做魚餌。
有干部將勾住魚餌的魚鉤甩入海里,不多會魚漂跳動,他及時收桿,一條褐紅色的虎頭魚便落入船上。
這個過程短暫而輕松,讓冶金局的干部非常開心,笑著說:“海上垂釣,真是神仙般的生活!”
島嶼旅游則是去看風景。
他們乘船出海,迎面總是茫茫大海。
浪花滔滔,海水無邊,水天一色,天海一體。
船只行駛到一座無人海島,他們沿著絕壁慢慢前行,暗紅色的巖壁跌宕起伏,綿延數里地!
這島嶼山峰很高,峰頂需要仰視,但看懸崖峭壁,斧噼刀削;俯瞰海面浪花激蕩,拍在船上跳起來四處飛濺,如同仙女散花,更似大珠小珠落玉盤!
工人們抬頭低頭之間看的眩暈,有的站立不穩但興致高漲。
得知此地風景尚沒有名字,陳金平便邀請了冶金局職務最高的領導來命名。
領導還挺有文化,沉吟之后說:“便叫它東海絕壁如何?”
黃宗寶第一時間鼓掌:“好,這個名字起的好,這里是名副其實的東海絕壁啊。”
黃宏瑞也說:“此島此山面朝東海,蔚為壯觀,堪稱絕壁!”
領導見自己的命名得到了眾人的稱贊,頓時欣慰,主動給旅游公司出主意:
“現在國家正在征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我認為你們福海有這個能力,你們可以委托上級單位提你們申請,恰好我有個同學在你們江南省城建廳就職,或許我可以幫你們說說話。”
此言一出,旅游公司眾人歡欣鼓舞。
葉長安和齊敏發展旅游業的想法便是跟國家的導向有關。
現在國家和江南省都在評選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額緊張,福海未必能選上,但省級風景名勝區的名額卻大有機會。
特別是如今還有領導要幫他們出力,這樣機會可就更大了。
此次旅游招待行動非常成功。
王憶沒有跟隊到最后,因為4月5號是清明節,他得回島上參加清明節祭奠活動。
當天學生們與去年一樣列隊,但今年學生情況與去年已經完全不一樣。
衣衫整齊,渾身干凈,富有朝氣,信心十足。
這已經是一群出色的小學生了!
王憶大感欣慰。
自己過去一年多的努力沒有白費,天涯島變化真的很大。
穿著校服的學生們胸口依然別上了小白花,去年也是如此。
但去年的小花是他們家里老人折的,今年的卻是他們自己折好的。
去年的清明節陰云密布,今年的清明節卻是藍天白云,晴空一片。
學生們都理了發,頭發黑潤潤有光澤,在沒有跳蚤虱子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他們排著隊伍走向天涯島的東山,王狀元領隊唱了起來:
“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團結起來繼承著革命的英雄,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斗,學習偉大的領袖……”
“我們要擁護共青團,準備著參加共青團,我們全體要努力學習和鍛煉,走向光輝燦爛的明天。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斗,戰斗在世界革命,最前線!”
蜿蜒的隊伍走上東山,很多社員已經來了,王向紅正在英烈碑前上香燒紙。
另外小爺王真剛也來了。
他少見的穿上了自己的軍裝,手里端著一頂舊軍帽。
去年他提前自己來祭奠了老戰友,今年他跟隨社員們一起來參加祭奠活動。
老爺子平靜的站在墓碑前。
他放眼看向墓碑后那一排蒼勁巍峨的古松,目光恍忽之間,他依稀看到了一張張年輕粗糙的面孔。
都認識,但多數印象不深。
因為他沒有參加海上武工隊,他很早參加了革命,離開家鄉追隨隊伍去長征、去作戰,去解放全中國。
所以他沒有與這些鄉親并肩作戰,可是這不妨礙他對大家伙的尊重和懷念。
正如領袖同志在英雄紀念碑碑文上所說: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朔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今年沒有記者再來采訪。
可島上已經有十多臺相機,所以依然有人拍照,而且拍的照片還不少。
王憶照常代表全島社員進行發言,然后照常是新一批的少先隊員入隊儀式。
少先隊員們宣誓,紛紛上前獻出自己折疊的小白花,最終列隊離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