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 遣使高麗-《北朝帝業》
第(1/3)頁
這世上萬事萬物千姿百態、各不相同,有的在升起、有的在墜落,有的勃勃生機、有的行將就木。
完成南北統一大業、國力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國,自然屬于前者,尤其大唐皇帝統軍西巡、大敗西突厥,一舉奠定在西域的霸權之后,國勢益發的勢不可擋。
與大唐情勢恰好相反的,則是在丟失河北、晉陽等地之后退縮到了遼東的北齊殘余勢力。
這一支北齊人馬在晉陽陷落的時候由斛律光率領突圍而出,一路逃竄到了遼東地區,并擁高歡第十二子高濟為帝,繼續延續北齊國祚。
之前大唐一直忙于別處事務,沒有來得及對這一部北齊殘余勢力全力追剿,加上斛律光等亡國之臣苦心孤詣的維持局面,才使得這一個殘齊小朝廷繼續存在于遼東地區。
之前大將楊忠坐鎮幽州,主持對這一部殘余敵眾的追剿,使得這一部分敵眾向庫莫奚與契丹等東胡部族領地退避。但是隨著此間唐軍大部撤離,殘齊便又向南侵犯,在當地駐軍的對抗之下,使得雙方疆域基本上位置在營州黃龍以北。
自晉陽突圍敗逃到了遼東之后,斛律光無時無刻不在夢想著能夠重新打回盧龍塞以南,收復失土、中興社稷。因此他一年有大半時間都在盧龍塞北面的燕山山脈之間流連活動,伺機重新殺回河北,后方事務則主要交由其弟斛律羨管理。
這一天,斛律光正打算離營南去、擇地修建幾座進攻型的烽堡,忽然有后方使者前來報信,告是后方部眾與契丹發生了沖突,將要發兵攻打契丹。
斛律光得知此事后,心內也是一驚,也顧不得再去修筑烽堡,忙不迭引部返回后方大本營。
若是早年北齊時期,斛律光自然不必將契丹這區區一個東胡部族放在眼中,甚至就連北齊的幽州刺史都可以對契丹隨意敲打。
可是如今形勢不同以往,他們這些亡國之余敗逃來到遼東,如今所立足的地方還是契丹與庫莫奚之間的領地,兩族也樂得收留他們在南面,用來抵抗唐軍向外擴張的步伐。如果彼此間發生沖突,將直接影響到后方的穩定,更加談不上發起反攻了。
一開始這支人馬自晉陽敗逃的時候,惶惶如喪家之犬、居無定所,可是隨著局面逐漸穩定下來,總不能一直流離失所。而且他們畢竟是在中國大地建立過政權,也不能讓他們的皇帝陛下一直就這么席天幕地。
尤其眼見到短期內重新奪回國土是難以做到的事情,于是過去幾年間便在燕山東麓建立起了一座城邦宮苑,作為如今殘齊朝廷所在,而這座宮苑便被命名為燕山行苑。從這名字看來,他們這些北齊遺眾們仍是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結束行狩、再次返回晉陽與鄴都兩京。
幾年時間下來,燕山行苑已經發展成一座規模頗大的城池,內外軍民十幾萬眾。除了一開始斛律光從晉陽率領突圍轉戰至此的那些晉陽兵將士之外,還有后續逐漸收攏招聚到的一些故國亡余之眾,當然也少不了向河北擄掠或是兼并東胡諸部的人口。
雖然在與大唐的交戰中落敗,但斛律光仍是當之無愧的當世第一流的軍事人才,尤其麾下還有著一支精銳的晉陽兵師旅,在如今的遼東地區也是一個非常強勢可怕的存在,鮮少有對手能夠對抗。
只不過斛律光雖然強于軍事,但卻拙于行政民生的管理,而他從晉陽帶來的人當中也鮮少此類的人才,因此這行苑周邊聚集的人眾雖多,但卻乏甚秩序,民眾除了參軍獲賞之外,只能從事最基本的樵采等事情來獲取物資、維持生存。每年入冬和初春時節,山野間便不免餓殍遍野。
不過這都不是斛律光關注的重點,他唯一在意的事情就是壯大部伍、待時而動、興復社稷。
當斛律光回到行苑的時候,行苑外已經集結起了一支數千人的武裝力量,數名身披甲胄的將領正自叫囂督促出戰。
“發生了什么事情?”
見到斛律光返回,場面一時間倒是安靜下來,斛律光視線一轉,徑直走向自己的兄弟斛律羨,沉聲發問道:“你難道不知我將要與契丹等聯合攻唐,怎么還縱容部眾做私仇報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