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1382 南川定亂-《北朝帝業》


    第(2/3)頁

    李遷哲聽到秦王這么說,心內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氣,盡管相見不久且只說了幾句話,但他對這位天潢貴胄已經是頗生好感,在暗暗打量秦王幾眼之后,便忍不住感嘆道:“當年臣于漢水初見至尊,一時驚為天人,今于江陵迎見殿下,當年驚艷今亦有感。殿下青春韶年,兼得主上超逸風格,當真令人驚嘆!”

    這話說的多多少少有點肉麻,左近群眾卻無人敢笑,而是各自點頭表示附和。

    李晉年紀雖然不大,但類似的情景也多有經歷,他固然欣喜于旁人稱贊自己頗肖其父,但也并沒有因此而亂了心懷思緒,只是又笑語說道:“血脈相傳,料非俗類,但任事無缺,才可免稱庸才。長沙公稱譽尚早,定亂凱旋之日,再借你贈言,歸奏主上!”

    雖然剛剛受封出閣,但李晉素來都不是一味養在深宮之中,待人接物也并不怯場,與李遷哲對話幾句然后又在其引薦下與荊州群屬一一相見,而后便一起返回江陵。

    “平生雖是初履,此城卻與孤有緣!人間方才有我,城頭正奏凱歌。鄧國公等當年俱從主上威震山南,今我有幸與公等世間名將共事于此,若顯拙露怯,公等需幫我稍為遮掩啊?!?

    來到江陵城外,李晉望著此城忍不住感嘆道,他雖然第一次來到這里,心內卻是倍感親切,又想到父親的豐功偉業,忍不住便向同行的田弘等人說道。

    田弘聞言后忙不迭欠身道:“臣等亦是人間俗類,幸蒙不棄、得從主上,遂得一時薄名。殿下深得傳承、耳濡目染,南川宵小難能匹敵,臣等幸從分功,亦如前事。”

    “言談可以恭維,臨事仍需努力。孤今奉命入此,但凡有益于事,有求必應,惟求諸位從速定亂、相共凱旋!”

    李晉如此身世,對他而言常人深感憂困的問題都不成問題,而他所需要面對的則是如何在一片正面熱情的咨詢中獲取到真正有用的訊息。

    所以他在父親的教導下,從很小就明白要將人的言行分開來看,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且把握住那些真正有助于完成目標的元素。

    江陵這里已經聚集起了山南道五萬甲兵,待到秦王一行抵達之后便陸續開拔、舟車并進的殺往南川,負責前線督戰的乃是田弘,李晉則坐鎮江陵后方,在舅公盧叔虎以及荊州刺史李遷哲等人輔佐下,一邊了解并主持定亂大軍后勤事宜,同時又分批接見安撫山南各地趕來求見的士民。

    南川叛亂的豪強分散在山野溝壑澤塘之間,真正戰斗起來的作戰難度并不太大,田弘統軍入境之后便先在鄱陽湖南擊敗了叛軍大部,但是接下來的圍剿卻比較麻煩。

    南川地理多澤塘丘陵,并非一片平野,當這些叛軍化整為零的分散于鄉野的時候,便借著對鄉里地形的熟悉了解而跟官軍玩起了捉迷藏,官軍每至他們則一哄而散,官軍若退他們便又開始寇掠鄉野。

    如此定亂戰事從年初一直進行到了晚春時節,足足三個多月的時間仍然沒有完成對這些叛軍的圍剿肅清,定亂戰事陷入僵局,錢糧消耗則是與日俱增,而且如若叛亂再繼續持續下去,無疑會大大耽誤耕事,鄉人失耕歉收,生計無著,恐怕又要破家從賊、使得亂事更加嚴重,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江州刺史的王僧愔便提議與其繼續追剿,不如加以招撫,以免戰事繼續進行越發的勞民傷財。

    但當他作此提議后,當即便遭到了一些主戰將領的反對,直道王僧愔此計并不可取,之前便是因為怙惡養奸而致成此禍,如今若再進行妥協,只會讓這些南川豪強們越發刁頑難馴。而且如今戰事之所以陷入僵局,并不是因為戰力不及,而是因為那些叛眾太過狡猾。當下唯有秉持除惡務盡的原則,才有望徹底肅清這些禍亂的根源。

    雙方各執一詞、彼此吵鬧不休,誰也說服不了對方,隨著爭執的繼續,陸續還又有其他的意見出現,這些意見自然也都匯總到了秦王李晉這里來,由其做出判斷取舍。

    但李晉只覺得這些意見各自都有可取之處,又各自都有不足,讓他采納哪一個他也難下決斷。包括盧叔虎等人各自也都持見解,自然難以給他有建設性的指點。

    “圣駕已經歸京,殿下若委實難決,不如將此邊情況具表奏告朝中,由至尊做出決斷!”

    隨員中高颎見秦王難作決斷,于是便提議說道。

    李晉聞言后也連連點頭稱是,于是連忙派人快馬加鞭去請奏朝廷,不久后朝廷便有回信抵達,然而傳來的卻并非什么指點決策,而是至尊對秦王一番嚴厲的訓斥,至尊在書信中不只對秦王的猶豫不決訓斥一番,而且還下了一個最后通牒,要求秦王無論如何都要在入夏前結束南川戰事,無論結果好壞都歸朝復命。

    李晉往年憂愁無非功課做的不夠好,而今首次任事便就做成這樣,心中的挫敗感可想而知。而面對父親所施加的龐大壓力,他也難以回避,只能硬著頭皮深思熟慮的考量再三,最終才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即刻停止南川當下的征剿戰事,全力勸耕獎農。

    得知秦王這一決定后,一些主戰的將領自是一片嘩然,甚至就連田弘都從前線返回勸諫不可,然而面對群眾的勸諫質疑,李晉只是沉聲說道:“此番前往南川定亂,是為興治、而非殺生。如今殺生未已、耕事又誤,可謂雙失。既然兩事不可兼得,那便先得一樁,南川之賊雖可恨,民卻可憐,戰事若再持續下去、大誤耕事,無疑是逼民為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