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神童的附帶作用】-《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王二郎,這回恐怕推不掉,左布政使點名要見你。”小廝王祥跑來通傳消息。
王淵繼續研究范文,直接拒絕:“不見!”
又過了一日。
劉耀祖沖進房間:“王二哥,左布政使親自來書院了,身邊還有席副憲陪同,此刻正在跟先生閑聊。這位布政使老爺為人和藹,剛才還拉著我說話,問起你小時候的事情。”
“那就見吧。”王淵知道躲不過去。
……
貴州左布政使名叫郭紳,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
明代以左為尊。
如果從右官升到左官,雖然品級沒有任何變化,卻屬于典型的升遷調動。
見鬼的升遷!
郭紳很想罵娘,他本來在福建當右布政使,多滋潤啊,多風光啊,突然就被升遷為貴州左布政使。
在赴任途中,郭紳已經走到湖廣邊界,宣寧叛軍截斷驛道,他只能跑去四川繞一圈。好不容易來到貴州,屁股還沒坐熱呢,乖西又爆發三苗酋起義。而郭紳本人,也因為長達半年的旅途奔波,直接在病床上躺了兩個月。
一切都拜劉瑾所賜,郭紳的升遷調動,無非是給劉瑾黨羽讓路——歷史上,此君明年又要升遷,連貴州都沒法待下去,被升任南京太仆寺卿養老。若非劉瑾突然垮臺,他肯定要老死在這個職位上。
郭紳屬于得過且過的太平官,對誰都嘻嘻哈哈。即便路上遇到平頭百姓,他都能噓寒問暖扯半天,然后回家該干啥干啥。其為政嘛,就是行節儉、修學校、興教化,沒事兒寫幾首詩歌,被評價為:不設城府,寬厚簡樸,有長者風。
一個字,混!
這種混日子的官員,怎么可能冒死反對劉瑾?
就因為他是江西人,屬于南榜進士,好端端的福建肥缺被搶走,來到這鳥不拉屎的貴州。兔子急了也咬人,郭紳毅然加入抗閹大軍,沒事兒就上書朝廷告發貴州鎮守太監。
為啥貴州布政使和按察使,都要跟鎮守太監不過去呢?
實在是劉公公做得太絕,在正德二年的時候,逼迫內閣擴大鎮守太監之職權。以前鎮守太監只管地方軍務,現在可以插手政務、司法和監察,相當于巡撫和都御史的集合體。
貴州布政使已經很可憐了,居然還要被鎮守太監分權,干他劉瑾的十八輩兒祖宗!
郭紳來到貴州不足一年,本想一如既往的修學校、興教化,結果這事兒已經被席書干完了。他只能抽空四處轉悠,美名其曰體察民風,其實就是為寫詩積攢素材。
而且,郭紳特別喜歡寫贊美詩,贊美當地教育搞得好,贊美當地農政搞得好。再加上他的詩寫得精彩,一旦傳播出去,甚至能夠作為政績考核的輔助資料——考滿法與考察法并行,后者的可操作性很大。
廉察官員巡視地方,會收集地方官員的相關信息,官聲屬于重點調查對象。比如地方官入了鄉賢祠,便說明此人的官聲很好,而豪紳往往控制著鄉賢祠,這導致地方官必須巴結豪紳。
詩歌也是其中一部分,如果官員的贊美詩,在當地士子中廣為流傳,廉查官員也會給調查對象打高分。
“你便是寫出《臨江仙》的神童?”
郭紳全然沒有官架子,胖乎乎、笑嘻嘻的像一尊彌勒佛。他只是初次跟王淵見面,卻像對待子侄一般親切,拉著王淵的手贊嘆道:“氣宇軒昂,神采俊逸,果非凡俗之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