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092【會試第一場】-《夢回大明春》


    第(3/3)頁

    當然不可能是字面意思,這里邊另有深意。

    它跟倫理綱常有關,樂有五音,宮商角徵羽,分別代表君臣民事物。

    審樂,即觀察天下社會之情況,從而找出治政當中的各種問題。某音不對,代指某個階層有問題,比如宮音微弱、商音雜亂,意味著君臣關系不穩,而且隱隱帶有兵戈之象。

    盛世之音樂,中正和諧;亂世之音樂,怨怒乖戾;亡國之音樂,困頓哀傷。

    禮和樂有教化之功,只要能使禮得其節、樂得其音,就能讓國家社稷正常運轉。

    這道題討論的不是音樂,而是天下之治。

    題眼在《禮記》的另一句:“惟君子為能知樂。”

    只有君子,也即士子、讀書人,能夠聽懂音樂的內涵,能夠通過傾聽世間之樂,來審查、糾正政治得失。

    想明白這些,那就很好破題了,王淵提筆寫道:“君子觀樂之深意,而為治之理得矣。”

    為什么說《禮記》難考?

    這道題便能體現一二。

    《禮記大全》里這一段,朱熹是沒有批注的。編撰者引用邵雍的批注來闡述倫理綱常,引用方逢辰的批注來闡述五音之別,關于治政的內容則只字不提。士子們需要結合上下文,自行去揣摩理解,非得有個好老師不可。

    而科舉的時候,最好還要把邵雍和方逢辰的批注,隨便摘下些關鍵詞,用在八股文里做舉例論證。這樣才能在考生當中脫穎而出,展現自己學問淵博又不脫離考試大綱——《禮記大全》的批注太雜了,而且多得讓人頭皮發麻,這種批注引用純粹折騰人。

    所以,治《禮記》的士子越來越少,而《春秋大全》比《禮記大全》還惡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