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185【買地建廠】-《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王文素笑道:“先生何必舍近求遠,杜良玉(杜瑾)家中世代經商,他從小耳濡目染,當一個小小的作坊掌柜很輕松的。”

    王淵搖頭道:“人家大老遠跑來向我求學,連生員功名都不要了,我怎么好意思讓他幫忙經商?”

    “那就去別的商號挖人,”王文素出主意道,“必須挖那種大商號的二掌柜、三掌柜,他們注重名聲又有本事,不會輕易做背叛東家的事情。”

    王淵擔憂道:“我一個小作坊而已,能挖來大商號的掌柜?”

    王文素提醒說:“先生是翰林院學士,又名動直隸。若此人膝下有子,不妨收來做親傳學生,這樣就能輕松招徠人才了。”

    王淵對北京的商號毫無了解,他又去跟顧應祥討論此事。

    顧應祥哈哈大笑:“何必那么麻煩,你就開一個作坊而已。直接去戶部請一個算賬的,再去工部請一個負責管理的和一個負責收貨的,把紡出來的棉紗賣給外地商賈即可。”

    “妙啊!”王淵拍手大贊。

    六部有很多雜官佐吏,雜官肯定請不來,佐吏卻能輕輕松松招攬。只要王淵收他們的兒子當學生,這些佐吏恨不得免費幫王學士打工。

    經營人才或許麻煩,管理人才則遍地都是。

    就拿工部織染所來說,一把手織染大使也就正九品小官。他們手下有不少管理人才,而且陸陸續續開始失業,都不用王淵承諾收學生,給點銀子便能弄過來當生產主任。

    永樂年間,北京織染所定員近千,現在只剩下二百來人,一大堆失業的不知道該干嘛。

    官方織染所衰敗,主因并非官員貪污,而是跟不上商品結構轉型。

    明朝初年的棉紡業不發達,官方織染所主要制造絲織品。但了正德年間,棉紡品已經成為主流,養蠶農戶紛紛改種棉花。官營項目又沒法徹底改變,你總不能讓皇帝、嬪妃和官員都改穿棉衣吧,于是織染所漸漸原材料缺乏,只能被迫不斷縮減規模。

    現在,大明的主要絲織基地在江南,其次是山西,再次是四川,然后是閩粵,最后是河南,北直隸已經沒幾個農戶養蠶了。

    不過北直隸的棉花種植卻異常興盛,可能是河北太冷的原因。河北、山東乃明中期頭號棉花種植帶,江南的很多棉紡織品,都需要從河北、山東采購原料。

    直至后來海運走私興起,江南的棉花種植面積才不斷擴大,其貿易對象是東南亞和歐洲客戶。

    王淵從戶部和工部,一種招了五個佐吏,并將他們的兒子收為學生。

    一個叫常興,擔任總掌柜,類似總經理;

    一個叫李德隆,擔任總監事,類似廠長兼車間主任;

    一個叫費玉明,擔任賬房,類似財務總監;

    一個叫陳貴,負責采買,類似采購部長;

    還有一個叫陳春,負責銷售。其實就是跟客商聯絡,都不用自己運輸,客商會上門把貨運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