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194【報紙】-《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王淵感慨道:“可惜蠟紙還是太脆,稍不注意便碎了。”

    楊慎笑道:“篆刻蠟版是個細致活。”

    這種蠟紙刻版印刷技術,因為實在方便省事,首先在京城各衙門流行起來。

    千萬不要覺得印刷質量太差,朝廷衙門就嫌棄不肯用。

    宋代有一種蠟刻技術,即用蠟板代替木板,搞另類的雕版印刷。不但刻版更容易,印刷之后,可融蠟進行重新雕刻。那玩意兒的印刷效果更差,經常字跡模糊不清,卻在宋代衙門中非常流行。

    只因衙門越大,各種文件就越多,傳統印刷成本太高,讓吏員謄抄又太費時間。

    現如今,京城各衙門的文吏,簡直把王淵愛到骨子里,蠟印機至少省去他們三分之二的辦公時間!特別是邸報發行衙門,以前二三十人干幾天的工作,現在一個人做半天就能輕松搞定。

    但凡擁有蠟印機的部門,除了需要存檔的重要文件,其他公文已經全部選擇蠟紙刻印,這導致官方生產的蠟紙供不應求。

    民間已有造紙坊,接下生產蠟紙的買賣,可勁兒的搶占先機賺銀子。

    在篆刻蠟版時,吏員們也非常講究,在短時間內便摸清門道。他們知道如何順著鐵板紋路刻字,才能讓字跡變得更加自然悅目,并且不約而同的使用“宋體字”。

    真正意義上的宋體字,本就是在明朝因雕版而定形。使用宋體字的書籍,明朝文人稱之為“宋刻本”。這種字體非常適合刻刀,也非常適合鐵筆刻蠟版,篆刻省事而且字跡清晰。

    既然有合適的油墨,可讓蠟印制品掉色不嚴重,為什么不能辦報紙呢?

    刊名就叫《物理學報》,在《物理學刊》的基礎上,刪除一些太艱深的內容,增加一些新聞、戲曲、、笑話。這肯定是很有市場的,不但能傳播物理知識,還能在一定范圍內影響輿情。

    王淵對楊慎說:“用修兄,吾欲辦報,可否約你幾篇文稿?詩詞、戲曲、、散文皆可。”

    楊慎笑道:“朝廷已有邸報,私人辦報誰看啊?”

    “總有人看,”王淵說,“吾欲辦報賣給市井大眾,讓老百姓都知道有物理一學。”

    楊慎一口答應:“既是賣給百姓,那我就寫幾首散曲。”

    王淵取出一顆碎銀子:“此乃潤筆之姿。”

    “何須如此?”楊慎不收。

    王淵說:“這是規矩。今后有人投稿,但凡錄用,皆給潤筆之資。”

    “那我就收下。”楊慎也沒當回事。

    報紙在唐朝就已經有了,發展至明朝達到巔峰,但全都是手抄報紙。其名稱有很多,諸如朝報、京報、塘報、牌報、邸抄、急選報、日報傳抄等等,這些報紙統稱為“邸報”,主要受眾群體是官員和吏員。

    比如陳新甲,歷史上便是因報紙而死。

    當時,洪承疇被俘、祖大壽投降,李自成攻陷洛陽,張獻忠成功突圍,大明朝內外交困,崇禎皇帝就讓陳新甲與滿清議和。

    但這個議和是秘密進行的,崇禎皇帝發給陳新甲數十道手詔,每次都說一定要嚴加保密。有一天,陳新甲看過皇帝手詔之后,將其放在幾案上,家童誤以為是邸報,于是拿去傳抄。

    百官為之嘩然,紛紛勸諫彈劾。崇禎皇帝為了甩鍋,居然把陳新甲給砍了,說議和不關自己的事兒。

    為何陳新甲的家童,會悄悄傳抄邸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