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入幕之賓】-《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王淵仔細打量此人,大腦袋,絡腮胡,矮個子,小眼睛,竟然有點像午馬飾演的燕赤霞。
“朋友是舉人?”王淵問道。
張璁拱手道:“弘治八年中舉,六赴會試,皆不第。”
王淵瞬間無語,這人參加會試的時間,已經快趕上自己的歲數了,整整考了他娘十八年進士??!
張璁也是心中感慨,眼前這位總督,實在太年輕了。而且還是名額稀少的中榜進士,卻能扶搖直上做到侍郎位,相比而言,自己一把年紀好像活到了狗身上。
王淵也不考教學問,直接問道:“朋友對開海如何看?”
張璁說道:“有利有弊?!?
王淵問道:“利為何?弊又為何?”
張璁詳細說:“浙江之地,官田眾多,小民苦不堪言;福建之地,人多地少,百姓生活無著。因此,良家子紛紛棄籍,不顧生死蹈海求活。若能開海,則浙江、福建兩省,萬民皆可賴此為生,工商亦可因此而盛。于國而言,亦可大大增加商稅,令戶部財政豐盈可恃?!?
明白人?。?
王淵只知道張居正,卻不知“大明改革之先驅者”張璁。但是,只聽這番言論,便肯定是有真本事的。
張璁又說:“弊端則來自于農事。若開海成功,工商必定興旺,人民趨利而疏于耕種,桑麻、棉花盡奪良田。則浙江、福建兩省漕糧銳減,兩省反而需要向外購糧。一旦遇到湖廣、直隸大災,浙江、福建恐怕糧價飛漲,饑饉遍地!”
王淵點頭道:“此言甚是?!?
古代運輸成本非常高,外省大量購糧太難了。再加上奸商的存在,若真遇到大災,不知得餓死多少人!必須弄一個海外糧食基地,并且要輔以武力,否則很難保證開海之省的糧食安全。
王淵又問:“若欲開海,當如何行事?”
張璁反問:“王總制可知,浙江最大的海商是哪家?”
王淵說道:“不知。”
張璁說道:“浙江最大的海商,都是福建人!因為福建人多地少,而又善于造船,他們才有實力操舟遠航。不止是浙江,放眼整個大明,最大的海商乃福清薛氏!”
王淵有些驚訝,問道:“福清薛氏出了多少進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