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405【改良計時制度】-《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陛下,此物乃計時所用,王總督將其命名為‘表’。”卡米洛解釋說。

    朱厚照拿著那只大懷表,迷糊道:“如何計時?”

    卡米洛指著表盤符號說:“這些是拉丁數(shù)字,現(xiàn)在指向十一,沒有達到十二,換算成大明時辰就是午初。”

    從北宋開始,中國便有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之分。

    比如午時,即上午11點到下午1點,算作一個時辰也稱大時。上午11點叫午初,到12點算一個小時。12點叫午正也稱正午、中午,到下午1點又算一個小時。

    二十四小時計法,跟后世一模一樣。

    朱厚照仔細觀察刻度,思索道:“怎為六十刻?”

    王淵笑道:“此物若在大明使用,要么改表盤刻度,要么改大明大明漏刻。臣建議,修改大明漏刻,沿用這泰西刻度。”

    “為何不是改泰西刻度?”朱厚照有些不高興。

    王淵解釋道:“因為大明漏刻,跟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本身就不兼容。大明之漏刻,一天為一百刻,無法整除十二時辰,也無法整除二十四小時。若是修改,可改為九十六刻,正好將一個小時四等分。”

    朱厚照是個聰明人,瞬間領(lǐng)會修改漏刻的方便之處,同時也不被陳舊觀念所束縛。他笑著說:“那就改為九十六刻!”

    歷史上,中國漏刻改制,開始于明末時期。

    也是因為西方鐘表傳入,大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刻度不好用,于是便進行兼容性修改。

    所以說中國信奉實用主義呢,從西周就開始使用的百刻制,沿襲兩千年的傳統(tǒng)計時法,遇到問題說改便改了——只要不觸及集體利益,管它什么見鬼的祖制!

    不過由于中國太大,明末朝廷又行政效率低下,漏刻改制很難進行全國性推廣。而且天文官意見沒統(tǒng)一,中途變來變?nèi)ィ昂蟾倪^96刻、108刻和120刻三種制式。直至清朝初年,才正式確定為96刻,一刻為15分鐘,這是最方便的計法。

    朱厚照把玩著懷表,問道:“若計時誤差,如何調(diào)整?”

    卡米洛說:“請陛下打開表盤。”

    這只懷表非常原始,發(fā)條旋鈕在背面,且只能上條而無法調(diào)整時針。需要打開水晶表盤,用手指去撥弄時針,如此方能修改計時錯誤。

    朱厚照研究一陣,搖頭說:“太粗糙了,不如漏刻計時精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