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遼東】-《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著啊,便去蓋州看看!”之前那行商大喜。
東北以前也有海上走私,但規模非常小。自從王淵開海之后,海商就變得大膽起來,居然打起了東北的主意。金州中衛左千戶所(旅順口),幾乎成了東北海上走私基地。
而且,那里(旅順口)還有造船廠,永樂年間造過八百料以上的大船——甚至有水師存在,金州衛設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防備海上倭寇。
如今,金州衛指揮使,伙同麾下各千戶,整天忙著走私大業。他們悄悄擴建造船廠,方便走私商船停靠修補,順便跟這些船隊搞貿易。
至于蓋州地震,真如那商人所說,情況已經非常嚴重。
指揮使、千戶以下武官,扔掉印信逃跑三十多個。連當官的都活不下去,普通士卒就更別提了,好幾個衛所逃得干干凈凈。
太監干的好事兒!
明代軍屯,一部分留為己用,一部分上交衛所,一部分上交國庫。
上交那部分,謂之“屯田子粒”,而且實行“包賠制”。即遇到水旱蝗災,糧食收成不好,朝廷讓軍官包賠,軍官讓士卒包賠,賠不起就只能選擇逃亡。
蓋州估計早被太監霍霍得不輕,去年又遇到大地震,接著又是雪災和旱災。太監還勒令包賠子粒,士卒扛不住先跑了,軍官扛不住也跟著跑了。
堂堂蓋州衛指揮使,正三品武官,居然交不起糧稅逃跑了。你能信?你敢信?
嗯,也可能是士卒將官跑光了,指揮使怕擔責任掉腦袋,干脆丟下將印一走了之。
王淵走到鄰桌,抱拳道:“在下王猛,順天府生員,與諸位同窗游學各地,這次打算去遼東領略東北山川。可否并桌一敘?”
“王相公請坐。”兩個商人非常熱情。
讓店伙計把桌子并到一起,王淵又加了兩個菜、一壺酒,主動幫忙倒酒道:“敢問兩位尊諱?”
“不敢當,”其中一個商人說,“在下姓劉,劉竟成。這位是曹兄,曹貴。”
王淵笑道:“原來是劉兄和曹兄,剛才聽說蓋州之事,那里的軍士真跑完了?”
“可不是嘛,”劉竟成感慨道,“連續幾年遭災,誰扛得住啊。更倒霉的是,遼東鎮守太監,與那蓋州衛指揮使有私仇。是上輩人結下的仇怨,這回算是逮著一起報了,可憐整個蓋州軍士跟著遭殃。”
“原來如此,”王淵又問,“兩位做什么生意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