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440【遼東】-《夢回大明春》


    第(3/3)頁

    曹貴說:“運些皮草、藥材入關,小買賣,不值一提。”

    劉竟成說:“我在遼東弄了幾百畝地,專門種糧食,順便也倒騰些貨物。”

    “大生意啊。”王淵說。

    “小買賣,小買賣。”劉竟成謙虛道。

    軍屯制度衰敗之后,屯田大量拋荒,于是朝廷招商墾荒,只要種足了糧食賣給朝廷,就能獲得相應數量的鹽引。

    這種做法很先進,但在北邊也敗壞了,反而在東北商屯種糧還能賺錢。

    遼東土地真的肥沃,在永樂朝時,遼東根本不需中央撥款。自己供應糧草綽綽有余,不但上交中央,還要負責支援奴兒干都司的糧草。這里還有三大鐵廠,自己造槍造炮,又能自己造船和產鹽,可謂一方福地!

    用一位明朝大臣的原話來說,遼東“田人富谷,澤人富鮮,山人富材,海人富貨,其得易,其價廉,民便利之。”

    搞成現在這副模樣,純粹是體制給鬧的。

    整個遼東實行軍管,大部分漢民都是士兵(或士兵家屬)。發展到現在,士兵幾乎成為農奴,寧愿逃進山中當野人,都不愿世世代代給朝廷種田。

    遼東的敗壞,比其他邊鎮更甚!

    因為其他邊鎮,土地相對貧瘠,而且面臨蒙古壓力,太監、武官再怎么貪腐,都還不敢搞得太過分。而遼東呢,只需面對朵顏三衛和女真,這些敵人都是不成氣候的弱雞。再加上土地肥沃、財貨豐厚,太監和武官簡直往死里貪。

    滿清能夠做大,別怨什么小冰河,也別怨什么東林黨,歸根結底的核心問題在于武官!

    自成化犁庭之后,遼東武官就“死”于安樂。因為沒啥外部壓力,瘋狂剝削治下士卒,軍屯拋荒面積逐年遞增,史書里到處都有“某某役使軍士”的記載。

    啥叫役使軍士?就是把士卒當奴仆使喚,別的地方頂多役使幾十上百,遼東這邊動輒就是役使上千,甚至是數千!

    這才明代中期啊,遼東的太監和武官,就敢幾千幾千的把士兵變成農奴!

    大明最終在遼東爆雷,有著多方面、深層次的原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