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新官之火】-《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朱鳴陽是王淵的同年,當庶吉士的時候,宿舍跟王淵只隔一道墻。他身為禮科都給事中?現在投靠過去?王淵是肯定接納的。
而且不需要做得太明顯,就事論事,嚴格辦事,誰還能說他背叛恩主楊廷和?
做不做尚書,王淵的權柄變化不大。
但做尚書之后?瞬間就不一樣了,禮科都給事中竟也主動投靠!
有禮科都給事中配合?朝會改革議案順利通過,改革之后情況如下……
大朝:元旦、冬至、皇帝生日舉行?為禮節性的朝會。
朔望朝:每月初一、十五舉行,同樣是禮節性朝會。
早朝:每月逢三、六、九舉行?允許四方奏事。
午朝:每日舉行?僅通政司、六科、守衛官、有重大軍情者可奏事?主要商量軍國大事。
文武百官,激動得悄悄落淚,他們每月只需九天熬夜,其余時候都可以睡得踏踏實實了。當然,在高興的同時,也少不了數落幾句,埋怨王尚書不該如此草率就更改祖制。
新官上任三把火嘛,王淵這第一把火,燒得還算籠絡人心。
第二把火,提倡節儉,從伙食方面入手。
吃飯的事兒,歸禮部精膳司管,又牽扯到太常寺、光祿寺和鴻臚寺,有死人飯、活動餐、招待餐之分。除了死人飯不能輕易改動,其他伙食標準都被王淵精簡,雖讓人很不爽卻沒法反對,誰還敢提倡奢侈不成?
第三把火,打擊貪污!
趁著這次禮部人事調整,同鄉進士兼好友田秋,被王淵弄來當禮部精膳司郎中。
“徹查三寺廚役和賬目。”王淵叮囑道。
田秋問道:“一查到底?”
王淵說道:“可捅上天,可插入地。”
田秋笑言:“怕是丟官的不少。”
能不能撈好處,都用“油水”來比喻,而太常、光祿、鴻臚三寺那是真的有油水,他們管死人飯和活人飯啊!
撈錢撈到什么地步?
光祿寺、鴻臚寺接待藩邦使臣的時候,不但每盤菜裝得少,且骨頭比肉還多。還往酒里面摻水,飯全是冷的,以致“夷人到席,無可食用,全不舉箸”。
有位朝鮮使者,記載了他在大明參加招待宴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各國外賓還未入席,就來了一堆光祿寺的雜官佐吏,從桌前走過每人隨手撈一份,等外賓上桌時已經空無一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