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理念分歧】-《夢回大明春》
第(3/3)頁
別說明朝,就是放在數百年后,基層官吏也別想個個老實。
王淵問道:“盛侍郎認為應當如何杜絕此類事件?”
“無法杜絕,只能盡量約束。”盛應期說。
王淵又問:“如何約束?”
盛應期道:“整頓吏員,嚴格祖制!”
王淵笑了笑,他還以為遇到大才,沒料到還是老調子,不過能這樣想也算難得了。
以明代的通訊速度,吏員根本無法治理,就算你讓秀才做吏員,秀才就老老實實不貪污?就算允許吏員升官,吏員就個個有追求?該貪的還是會貪!
朱元璋能夠快速完成清田,是因為當時有大量荒地,只要登記造冊耕種,農民就能得到相關土地,并且頭幾年的賦稅還很輕。如此,士紳與農民,自然爭相清田造冊,可如今土地兼并嚴重,想完成清田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張居正改革,清田過程中也是一堆問題,并且成為政敵攻擊張居正的證據。
恢復祖制也效果不大,什么吏員任期三年就得輪換。
人家三年期滿,父親讓兒子接手,等兒子干滿三年,再把位子還給父親,左手倒右手還不是一樣?
當然,作為中央決策者,就算是形式主義也得搞,否則就會沒有底線到形式都懶得做了。
清田的事情暫時不急,等楊廷和滾蛋之后再說,但現在可以開始整頓吏員。
明代吏員也有品級,但只規定了文吏,有一品到五品之分。王淵打算把皂吏也納入規范,也制定一品到五品,并提高他們的俸祿。同時,嚴禁吏員打白工!
那些打白工的吏員,全都是自愿的,無非不領工資,轉而尋求灰色收入,官員為了省事也暗中默許。
如何給吏員定級,王淵打算找王瓊商議。
王瓊是三榜進士爬起來的,對小吏的事情門兒清,不像王淵長期脫離基層。
王淵還準備了一個大殺器,即在清田之前,宣布吏員最高可升知縣。只要清田清得好,在御史查證無誤之后,就讓他們轉升八品或九品官,給天下吏員一個奔頭。這必然涌現出一批敢于清田的“良吏”,為了自身前程,不惜得罪當地士紳。
當然,升官時需嚴格審查,防止吏員急躁冒功,胡亂清丈搞得民怨沸騰。
王淵跟王瓊,還沒就吏員定級問題,商議出一個確切結果,張璁就來匯報:“王相,再過半月,京薊鐵路便能修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