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兩教合流】-《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本地的低種姓和賤民,則似乎沒聽懂一樣,只有少部分變得勤快起來,大部分依舊得過且過。
仔細走訪詢問,張堯終于搞明白原因,本地土著根本就不相信!
那就來一撥“轅門立木”,讓低種姓和賤民自己報名,選十人一起挖掘水井。只要能挖出水,立即賞一車糧食,由這挖井的十人平分。
賞賜兌現之后,大量低種姓和賤民被調動起來,開始熱情洋溢的投入農業生產。
不要歧視任何種族和群類,是人都想過好日子,懶惰有著深層次原因。只要給他們希望,大多數人還是愿意抓住,希望越大他們抓得越緊。
當然,也有一小撮,那是真的懶,已經無藥可救!
張堯六人一邊學習耕種技術,一邊學習土著語言。等都學得差不多了,便去義務教導土著,幫助低種姓和賤民提高種植技術,還組織他們結成互助小組,免得被漢民給甩開太遠。
暫時不急著傳道,等混熟了再說。
……
陳規看著熱火朝天的景象,不禁贊嘆道:“六位仁兄大才!”
張堯笑道:“我是杭州匠戶出身,自知小民想要什么。匠戶給官府做事,都是能躲就躲,能敷衍就敷衍,能偷懶就偷懶,拿不到好處誰干啊?若換成自家事,匠戶一個個勤勞得很。這些農民也是一樣,只要定下制度,讓他們干活越勤奮,就越能得到更多好處,他們為了自己當然會賣力。”
陳規贊道:“不愧是物理學派高足!若六位兄弟留下幫忙,陳某愿意長期聘用,每人每月五兩銀子,逢年過節另有饋贈。”
張堯說道:“月俸三兩足矣,在下有一個請求。”
“但講無妨。”陳規說道。
張堯說道:“辦一學校,免收學費。莊內佃戶子弟,不論是否漢民,七歲以上、十二歲以下,必須來學校讀書。一旦違反,全家驅逐!”
陳規說道:“漢民來天竺之后,雖也有子嗣降生,但都還不滿三歲。諸位欲辦學校,只能教那些土著子弟讀書。”
張堯笑道:“只要是人,管他哪族,都可沐浴圣教。陳兄,若推行教化二十年,莊內的年輕一代,可是人人都能說漢話、寫漢字呢。省了你多少移民開銷?”
陳規仔細思索,點頭說:“也可。”
推行教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
這些天竺孩童,得從語言教起,偶有一些聰明伶俐的,大部分學生都能把老師活活氣死。
而且孩童受家長影響,特別是賤民子弟,被種姓制度長期洗腦,自認為沒有學習知識的能力。上課時各種混日子,看他們似乎在認真聽講,考試的時候各種一問三不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