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輿論監督力量】-《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宋靈兒說:“江南數省,喜歡溺斃女嬰,咱家的琿兒就是在浙江收養的棄嬰嘛。正好呂宋缺少女子,我就讓人去福建、浙江和南直隸的各大港口,讓人在媽祖廟旁設濟幼院,傳消息說愿意收養女嬰。等把這些女嬰養到十四五歲,再送去呂宋那邊做工,給她們挑選夫婿安家落戶。”
黃峨贊道:“此事有大功德,姐姐做得好。”
王淵問道:“我走之后,浙江溺斃女嬰現象又恢復如初了?”
宋靈兒道:“我聽手下的浙江人說,你搞那些還是挺管用的,富庶之家溺斃女嬰的越來越少,都怕一不小心溺死了媽祖轉世。但是貧苦之家,溺斃女嬰的情況卻越來越嚴重。浙江商業大型,這幾年棉花又不夠,導致浙江種棉的越來越多,糧食價格也越來越高。貧苦之家,養不活太多子女,有些甚至連男嬰都溺!”
王淵默然,這是他在作孽啊。
江南商業大興,又加之白銀大量流入,市民、農民和工人的收入也在增長。但卻跟不上物價上漲速度,特別是農民,日子反而比以前更苦,或許一條鞭法推行之后能稍微喘口氣。
工人是最滋潤的,尤其是那些熟練工,月薪都快趕上正七品官員了,而且是被王淵漲工資之后的正七品。
在工廠打工很累,而且催促身體,長久以往會得一身職業病。
但是,江南百姓搶著進工廠,哪家的姑娘、小伙若為熟練工,家里的門檻都要被媒婆踩爛。
宋靈兒說:“剛開始的時候,濟幼院收養的女嬰還不多。但消息漸漸傳開,有些舍不得溺嬰的父母,走幾天幾夜把孩子送來。如今,三省收養的女嬰已有兩千多,連男嬰估計都上百了。”
王淵點頭道:“這事做得好,不要心疼金銀。”
宋靈兒得意道:“我最不缺的就是金銀。”
呂宋本就盛產金銀,消息甚至傳到中國,歷史上把萬歷皇帝勾得派去礦監稅使。
琰州城(馬尼拉)的東南方,那里的河流中有金沙。王策和宋靈兒母子倆,甚至都懶得自己去淘,鼓勵民間移民淘金,以此來迅速增加漢人數量。母子倆只是把金銀礦占了,抓捕土著去挖礦,又能得到金銀,又能發配消耗土著。
“對了,你看這個,我在杭州休息時見到的。”宋靈兒拿出一份《士林月報》。
王淵接過來一看,發現不是南京的《士林月報》,而是杭州出版的《士林月報》。估計,是杭州士子在模仿南京,連名字都不換就辦了一份。
王淵當浙江總督的時候,可是把杭州士紳禍害得不輕,又加上最近浙江在全省清田,士林報紙怎么可能有好話?
宋靈兒帶回的這份報紙,就記載了去年冬天,發生在湖州府德清縣的兩件新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