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身在江湖,權在廟堂】-《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毛紀非常郁悶,他這個首輔,竟連內閣都擺不平。
對于河南布政使王相被彈劾一案,其他幾位閣臣都說“秉公處理”,但具體執行時卻意見迥異。
王廷相和羅欽順二人,認為例行調查即可,值此關頭不應該大張旗鼓。他們的核心思路為:不包庇,不冤枉,正常查案,盡量不將此事政治化。
陳雍認為,應該以都察院為主,因為他的基本盤就在都察院,他來引導此事可以提升威望,同時獲得改革派官員的尊重。其核心思路為:王淵丁憂離朝,必須防備守舊派反撲。不管大罪小罪,都必須把河南布政使保下來,同時也為他自己進行政治加分。
汪鋐則說,當以錦衣衛為主,刑部為輔進行調查。其核心思路為:皇帝說啥就是啥,刑部幫忙兜底,至少不會死命嚴懲。汪鋐這樣做,一來可以趁機討好皇帝,二來不會跟改革派撕破臉。
歸納一下:
王廷相、羅欽順兩人,是改革派里面的直臣,一切以國家社稷為重,希望真正的“秉公處理”此案。
陳雍是激進改革派,因為他在地方得罪太多人,守舊派反撲他會死得很慘。
汪鋐是投機改革派,并且跟首輔毛紀有私仇。他迫切想要做帝黨,皇帝支持改革,他就支持改革,皇帝反對改革,他就反對改革。如此,他才能屹立不倒,否則毛紀必定找他麻煩。
想通這些人的立場,毛紀非常悲催的發現,他敢亂來就離死不遠了,四閣臣必將聯手對付他。
長期在王淵手下做次輔,毛紀自然也手段見長,已經學會了三分本領。
一番分析之后,毛紀終于做出決定。
他與汪鋐的私仇不可調和,因此現在絕對不能跟其他三人翻臉,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把汪鋐給斗倒。
因此,毛紀旗幟鮮明的支持王廷相、羅欽順,即秉公處理此案,避免政治擴大化。
這樣一來,五人內閣,三人意見統一,陳雍也不好多話,汪鋐更是難以反對。
汪鋐心中大恨,他失去一次討好皇帝的機會,更加鐵了心要把毛紀給弄下臺。
左思右想,汪鋐回家又寫一封密折,即只有皇帝才能拆閱的閣臣信件。他把今天內閣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訴皇帝,也不詆毀任何同僚,只是坦明了想做帝黨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