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印度神裔,亦為炎黃子孫】-《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王淵便說:“這樣,自稱月神后裔的雅度族人,今后便姓陰;自稱太陽神后裔的摩奴族人,今后便姓陽。陰、陽皆為漢族姓氏,又不辱沒你們的祖先。其余印度古姓,也照此理改漢姓。”
摩柯·雅度目瞪口呆:“陛下,哪能這樣……”
王淵呼道:“來人,將雅度祭司看押起來,讓他自己編一套說法。雅度祭司,今后三個月,你就吃住在翰林院,將印度上古諸姓與華夏譜系結合,不懂的地方就求教翰林院學士們。你如果編不出一套能自圓其說的道理,那三個月之后,你可以去見梵天了。”
摩柯·雅度哭都哭不出來,就這樣被迫住進翰林院。
這貨面對生死抉擇,在多方求教之下,結合濟世派、錫克教那套理論,認為中國的“天”,就是印度教的“梵”,創世神“梵天”,就是中國的“盤古”。生拉硬扯一大堆,說自己是西王母后裔,跟黃帝和周穆王也有淵源,從此“雅度”改姓“陰”或“姬”,他自己也改名為“陰摩柯”。
亂七八糟,錯漏百出,自相矛盾,但也只能如此了。
他還幫日神后裔摩奴族人,找了炎帝作為祖先,“摩奴”姓氏可改為“陽”或“姜”。
王淵對此勉強滿意,遂把陰摩柯先生放回去,又勒令參與叛亂者照此改姓——那些叛亂者正在修路挖礦。
另外,佛教徒大量北上傳教,傳教對象當然是那些底層平民。
北印度的宗教情況很神奇,以前的各蘇丹宗室多信綠教,土邦王公則多信印度教。挨著阿富汗和孟加拉的地方,平民多為綠教徒,其余地方的平民又多為印度教徒。
各個階層的信仰是分裂的,互相敵視卻又能勉強共處。
在大部分時候,底層百姓究竟信什么,王公貴族是懶得去管的,這就給了佛教以發展空間。就拿西北邊(克什米爾)來說,一大堆印度教王公,平民居然都是些綠教徒。那里的印度教貴族,巴不得平民改信佛教,至少佛教相對而言更利于統治。
相信佛教北上之后,傳播速度會非常快,因為王淵會一直暗中支持。
于此同時,王淵開始鑄造貨幣,分咸寧至寶(金幣)、咸寧元寶(銀幣)、咸寧通寶(銅幣)三種。
為了跟大明貨幣無縫銜接,制式和幣值都一樣,只不過圖案文字有異。
天竺貨幣圖案,天竺王室圖案,全都是神獸白澤,跟物理學社的徽章大同小異。
白澤不但象征智慧,還跟黃帝有交集,曾應黃帝所求制作鬼神圖鑒,王淵作為炎黃子孫當然可以拿來用。
另外,天竺的棉紡工廠,終于開始走上正軌。
棉紡工廠其實很早就在開辦,但尷尬的是沒有足夠的工人。
漢人移民,因為能分配土地,都屬于有產階級,哪里愿意做紡織工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