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巴伐利亞公國,給西班牙當了十年狗腿子,早就被德意志貴族們孤立。面對王驥的入侵,只能尋求神羅皇帝救援,但神羅皇帝自身難保啊。 這位神羅皇帝兼奧地利大公,正是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他的主要精力都在應付奧斯曼——法國與奧斯曼正在謀奪意大利,雙方甚至互相免收商稅。另外,英國、尼德蘭和王驥也加入進來,共同對抗西班牙和神羅帝國。 面對王驥吞并巴伐利亞公國,斐迪南一世保持沉默,連口頭譴責都欠奉,生怕激怒了王驥跑去打奧地利。 南邊,法國也在打仗,一舉擊敗米蘭軍隊。 法王亨利二世,兼任米蘭大公,但米蘭暫時沒有并入法國。 北方,俄羅斯跟波蘭打得如火如荼,雙方互有勝敗,伊凡四世催著王驥趕緊幫忙。 王驥很快就去攻打但澤,波蘭主力都在跟俄羅斯打仗,被捅了菊花之后難以應付。但澤地區被王驥殺穿,立即入侵普魯士——此時的普魯士公國,并不在后世的德國境內,而是跟后世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大致重合。 普魯士軍隊鬧著撤回去阻擊王驥,與波蘭、立陶宛產生巨大矛盾。 伊凡四世趁機發動進攻,普魯士軍隊直接開溜,“波蘭—立陶宛”全線潰敗。 然后就是和談,“波蘭—立陶宛”割讓但澤地區給王驥,割讓波爾塔瓦3萬平方公里土地給俄羅斯。普魯士公國,從“波蘭—立陶宛”的統治下獨立。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從“波蘭—立陶宛”的統治下獨立。 如今王驥的地盤,按后世的行政劃分,擁有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德國、波蘭西北部沿海。 “北歐聯合王國”肯定不符合王驥的身份,征集國內學者的意見,遂改國號為……日耳曼尼亞。 不要發笑,這是最具法統的稱呼,也最能彰顯王驥現在的地盤。 這破名字最先是凱撒提出的,意為“鄰居”,用以稱呼萊茵河地區的蠻族。隨即,開始出現所謂的“日耳曼人”,從廣義而言,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德意志人、奧地利人、瑞士人、荷蘭人、盧森堡人、弗拉芒人……甚至連盎格魯-撒克遜人,嚴格來說都屬于日耳曼人。 別看王驥占據那么大地盤,但語言其實非常接近,北歐三國語言與德語同出一源。 所以,沒毛病,王驥今后就是日耳曼尼亞國王。 如此廣大的國土,自然威震歐洲,但也就那樣了。除了德意志地區還算可以,北歐又冷又窮人還少,各國貴族都將王驥視為“德意志國王”。 西班牙喪失大片殖民地,又在歐洲接連失敗,提前跌落霸主寶座。 在王驥和亨利二世的支持下,尼德蘭七省宣告獨立,正式組建尼德蘭共和國(包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少量地區)。 三王聯盟依舊存在。 法國想向南擴張,試圖吞并瑞士和熱那亞。 王驥要向東擴張,蠶食哈布斯堡和奧地利。 英國則是統一英倫三島。 俄羅斯也在跟王驥結盟,王驥想吃掉普魯士,俄羅斯想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 法國還在跟奧斯曼結盟,前者想奪取兩西西里,后者想蠶食哈布斯堡。 教皇? 沒人鳥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