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自唐以來,胡風浸染,北地沿邊多有著胡服、習胡俗者,地方官府應予以規(guī)勸,屢教不改者,一律逮捕流放!國朝文武官服、禮服、禮法多有不合時宜,擇日頒詔更改。退朝!” 幾位中書舍人,通事舍人都是小官,不敢不來,這時都拿眼望著封乾厚,見他點頭便趕緊擬詔,隨后是要頒發(fā)的。 章鉞大步往后殿退去,他要去換衣服,頭一天只有他自己住在金祥殿,明天才能接妻妾和孩子們搬進宮來。不過這皇宮他并不喜歡,軍政體制全面完善大概需要五到十年,那時便可以遷都了。 有運河、海路的雙重運輸補給,北平府作為伐遼的跳板、作為都城都是上上之選,章鉞的心中早已有了腹案。 。。。。。。。。。。。。。。 后記:鼎和元年三月初十,宋州行營都督宗景澄、副都督李多福等將兵五萬,于寧陵大敗前周叛石守信,經(jīng)五日克宋城,進兵至下邑,會淮北行營都督宣崇文克毫州。二者仍分兵進擊,宣崇文連克宿州、泗州,至淮陰招降張永德,命押往東京,隨后揮師北上,至彭城與宗景澄夾擊趙匡胤,歷十日克城,軍都指揮使以上將領(lǐng)皆斬之。 鼎和元年九月,以卞貴妃之兄長,驃騎大將軍卞極將兵三萬騎征大同府;開國大將軍宣崇文率禁軍三衛(wèi)四萬五千步、騎征太原;北平都督薛文謙征奉圣州、蔚州。時恰逢遼國內(nèi)亂,上京無兵南援,至冬月戰(zhàn)事結(jié)束,盡復關(guān)塞要地,昔幽云十六州僅剩營州遠在遼東。 鼎和二年春,吳越國主錢弘俶進京獻降,帝納之。經(jīng)大秦帝國最高國民法院終審判決,太原北漢劉氏君臣二十六人、及五代以來無節(jié)叛臣宋延渥、李洪信、李洪義等一百二十人獲漢奸罪、叛國罪等等等等三十六條罪名,絞于南郊帥旗下。 隨后,開國大將軍、江南行營東段都部署向訓、李處耘統(tǒng)率水陸步騎四萬五千人出揚州而擊丹徒,另以滄州海軍一萬溯長江口而上,至江陰登陸,直擊江寧府。而以吳越兵三萬南下,取泉州清源節(jié)度;以輔國大將軍、江南行營西段都部署宣崇文、藥重遇,出鄂州擊江州、南昌府,至六月底克江寧府,南唐遂亡。 鼎和五年春正月,帝幸北平府,以帝國禁軍、北疆邊防軍、輔兵二十萬為主力,分東西兩路。西路卞極領(lǐng)邊防軍、輔兵十萬步、騎出大同府北擊陰山倒蹋嶺,斬首兩萬余級,俘韃靼等遼國附屬部族三萬余帳,遷至豐州以北、陰山以南諾真水一帶筑城,以備伐漠北之用。 以禁軍皇城警衛(wèi)旅、另加三衛(wèi)合五萬精銳,與北平都督宣崇文、薛文謙等將領(lǐng)率海、陸邊防軍四個師,輔兵五萬,總兵力十四萬東出榆關(guān)、松亭關(guān),與遼帝會戰(zhàn)于大定府、利州、錦州一帶。 此戰(zhàn)以車弩建功,火箭初上戰(zhàn)場,殲滅遼國皮室、宮帳精銳五萬余騎,復遼東半島、遼西走廊、遼國中京大定府。戰(zhàn)后,遼國西北的烏古敵烈部,黃龍府、長春路錢帛使司等地持續(xù)叛亂不斷。 迫于形勢,遼帝以每年向大秦進獻戰(zhàn)馬一千匹、牛五千頭、羊一萬只為條件獲得求和的資格。而帝國的戰(zhàn)略目標也轉(zhuǎn)向安西、嶺南、大理等地。 (ps:謝謝書友們!收得有點倉促,新書也還沒個著落,我要謹慎點,就不寫完本感言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