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 第二十章 勝利結局-《明朝那些事兒》
第(1/3)頁
正月二十五日。
以前有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
只要你不放棄自己,上天就不會放棄你。
絕境中的袁崇煥,在沉思中等來了正月二十五日的清晨,他終究沒有放棄。
于是,他等來了奇跡。
天啟六年(1626)正月二十五日,改變歷史的一天。
努爾哈赤懷著滿腔的憤怒,發動了新的進攻。他認為,經過前一天的攻擊,寧遠已近崩潰,只要最后一擊,勝利觸手可得。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戰斗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形式開始的。
第一輪進攻被火炮打退后,他看見勇猛的后金士兵們慫了。
無論將領們怒吼,還是威脅,以往工作積極性極高的后金軍竟然不買賬了,任你怎么說,就是不沖。
這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出來打仗,說到底是想搶點東西,發發小財,現在人家炮架上了,打死上千人,尸體都堆在那兒,還要往上沖,你當我們白內障看不見啊。
勇敢,也是要有點智商的。
努爾哈赤是很地道的,為了消除士兵們的恐懼心理,他毅然決定,停止進攻,把尸體撈回來先。
為一了百了,他還特事特辦,在城外開辦了簡易火葬場,什么遺體告別,追悼會都省了,但凡搶回來的尸體,往里一丟了事。
燒完,接著打。
努爾哈赤已近乎瘋狂了,現在他所要的,并不是寧遠,也不是遼東,而是臉面,起兵三十年,縱橫天下無人可敵,竟然攻不下一座孤城,太丟人了,實在太丟人了。
所以他發誓,無論如何,一定要爭回這個面子。
不想丟人,就只能丟命。
面對蜂擁而上的后金軍,袁崇煥的策略還是老一套——大炮。
要說這外國貨還是靠譜,頂在城頭上轟了一天,非但沒有炸膛,還越打越有勁,東一炮“盡皆糜爛”,西一炮“盡皆糜爛”,相當皮實。
但是意外還是有的,具體說來是一起安全事故。
很多古裝電視劇里,大炮發射大致是這么個過程:一人站在大炮后,拿一火把點引線,引線點燃后轟一聲,炮口一圈白煙,遠處一片黑煙,這炮就算打出去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按此方式發射紅夷大炮,必死無疑。
我認為,葡萄牙人之所以賣了大炮還要教打炮,絕不僅是服務意識強,說到底,是怕出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