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日落西山 第十九章 決心-《明朝那些事兒》


    第(1/3)頁

    【勝利之路】

    努爾哈赤決定,要把眼前這座不聽話的城市,以及那個敢調(diào)侃他的無名小卒徹底滅掉。

    他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已確知,這是一座孤城,在它的前方和后方,沒有任何援軍,也不會有援軍,而在城中抵擋的,只是一名不聽招呼的將領(lǐng),和一萬多孤立無援的明軍。

    六年前,在薩爾滸,他用四萬多人,擊潰了明朝最為精銳的十二萬軍隊,連在朝鮮打得日本人屁滾尿流的名將劉綎,也死在了他的手上。

    現(xiàn)在,他率六萬精銳軍隊,一路所向披靡,來到了這座小城,面對著僅一萬多人的守軍,和一個叫袁崇煥的無名小卒。

    勝負毫無懸念。

    對于這一點,無論是努爾哈赤以及他手下的四大貝勒,還是明朝的高第、甚至孫承宗,都持相同觀點。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毛澤東〗

    袁崇煥是相信光明的,因為在他的手中,有四種制勝的武器。

    第一種武器叫死守,簡單說來就是死不出城,任你怎么打,就不出去,死也死在城里。

    雖然這個戰(zhàn)略比較慫,但很有效,你有六萬人,我只有一萬人,憑什么出去讓你打?有種你打進來,我就認輸。

    他的第二種武器,叫紅夷大炮。

    大炮,是明朝的看家本領(lǐng),當(dāng)年打日本的時候,就全靠這玩意,把上萬鬼子送上天,殺人還兼帶毀尸功能,實在是驅(qū)趕害蟲的不二利器。

    但這招在努爾哈赤身上,就不大中用了,因為日軍的主力是步兵,而后金都是騎兵,速度極快,以明代大炮的射速和質(zhì)量,沒打幾炮馬刀就招呼過來了。

    袁崇煥清楚這一點,但他依然用上了大炮——進口大炮。

    紅夷大炮,也叫紅衣大炮,純進口產(chǎn)品,國外生產(chǎn),國外組裝。

    我并非瞧不起國貨,但就大炮而言,還是外國的好。其實明代的大炮也還湊合,在小型手炮上面(小佛郎機),還有一定技術(shù)優(yōu)勢,但像大將軍炮這種大型火炮,就出問題了。

    這是一個無法攻克的技術(shù)問題——炸膛。

    大家要知道,當(dāng)時的火炮,想把炮彈打出去,就要裝火藥,炮彈越重,火藥越多,如果火藥裝少了,沒準炮彈剛出炮膛就掉地上了,最大殺傷力也就是砸人腳,可要是裝多了,由于炮管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空間,就會內(nèi)部爆炸,即炸膛。

    用哲學(xué)觀點講,這是一個把炸藥填入炮膛,卻只允許其沖擊力向一個方向(前方)前進的二律背反悖論。

    這個問題到底怎么解決,我不知道,袁崇煥應(yīng)該也不知道,但外國人知道,他們造出了不炸膛的大炮,并幾經(jīng)輾轉(zhuǎn),落在了葡萄牙人的手里。

    至于這炮到底是哪產(chǎn)的,史料有不同說法。有的說是荷蘭,有的說是英國,羅爾斯羅伊斯還是飛利浦,都無所謂,好用就行。

    據(jù)說這批火炮共有三十門,經(jīng)葡萄牙倒爺?shù)氖郑u給了明朝。拿回來試演,當(dāng)場就炸膛了一門(絕不能迷信外國貨),剩下的倒還能用,經(jīng)袁崇煥請求,十門炮調(diào)到寧遠,剩下的留在京城裝樣子。

    這十門大炮里,有一門終將和努爾哈赤結(jié)下不解之緣。

    為保證大炮好用,袁崇煥還專門找來了一個叫孫元化的人。按照慣例,買進口貨,都要配發(fā)中文說明書,何況是大炮。葡萄牙人很夠意思,雖說是二道販子,沒有說明書,但可以搞培訓(xùn),就專門找了幾個中國人,集中教學(xué),而孫元化就是葡萄牙教導(dǎo)班的優(yōu)秀學(xué)員。

    袁崇煥的第三種武器,叫做堅壁清野。

    為了保證不讓敵人搶走一粒糧,喝到一滴水,袁崇煥命令,燒毀城外的一切房屋、草料,將所有居民轉(zhuǎn)入城內(nèi)。此外,他還干了一件此前所有努爾哈赤的對手都沒有干過的事——清除內(nèi)奸。

    努爾哈赤是個比較喜歡耍陰招的人,對派奸細里應(yīng)外合很有興趣,此前的撫順、鐵嶺、遼陽、沈陽、廣寧都是這么拿下的。

    努爾哈赤不了解袁崇煥,袁崇煥卻很了解努爾哈赤,他早摸透了這招,便組織了除奸隊,挨家挨戶查找外來人口,遇到奸細立馬干掉,并且派民兵在城內(nèi)站崗,預(yù)防奸細破壞。

    死守、大炮、堅壁清野,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努爾哈赤手下的六萬精兵,已經(jīng)把寧遠團團圍住,突圍是沒有希望的,死守是沒有援兵的,即使擊潰敵人,他們還會再來,又能支撐多久呢?

    所以最終將他帶上勝利之路的,是最后一種武器。

    這件武器,從一道命令開始。

    布置外防務(wù)后,袁崇煥叫來下屬,讓他立即到山海關(guān),找到高第,向他請求一件事。

    這位部下清楚,這是去討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無果,援兵是不會來的。”

    袁崇煥鎮(zhèn)定地回答:

    “我要你去,不是討援兵的。”

    “請你轉(zhuǎn)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

    “如發(fā)現(xiàn)任何自寧遠逃回的士兵或?qū)㈩I(lǐng),格殺勿論!”

    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決心。

    我沒有朝廷的支持,我沒有老師的指導(dǎo),我沒有上級的援兵,我沒有勝利的把握,我沒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我不會后退,我會堅守在這里,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人,即使同歸于盡,也絕不后退。

    這就是我的決心。

    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戰(zhàn)爭即將開始之前,袁崇煥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驚愕聲中,向他們跪拜。

    他坦白地告訴所有人,不會有援兵,不會有幫手,寧遠已經(jīng)被徹底拋棄。

    但是我不想放棄,我將堅守在這里,直到最后一刻。

    然后他咬破中指寫下血書,鄭重地立下了這個誓言。

    我不知道士兵們的反應(yīng),但我知道,在那場戰(zhàn)斗中,在所有堅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氣、堅定和無畏,沒有懦弱。

    天啟六年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帶著輕蔑的神情,發(fā)動了進攻的命令,聲勢浩大的精銳后金軍隨即涌向孤獨的寧遠城。

    必須說明,后金軍攻城,不是光膀子去的,他們也很清楚,騎著馬是沖不上城墻的,事實上,他們有一套相當(dāng)完整的戰(zhàn)術(shù)系統(tǒng),大致有三撥人。

    每逢攻擊時,后金軍的前鋒,都由一種特別的兵種擔(dān)任——楯兵。

    所有的楯兵都推著楯車。所謂楯車,是一種木車,在厚木板的前面裹上幾層厚牛皮,潑上水,由于木板和牛皮都相當(dāng)皮實,明軍的火器和弓箭無法射破,這是第一撥人。

    第二撥是弓箭手,躲在楯車后面,以斜四十五度角向天上射箭(射程很遠),甭管射不射得中,射完就走人。

    最后一撥就是騎兵,等前面都忙活完了,距離也就近了,沖出去砍人效果相當(dāng)好。

    無數(shù)明軍就是這樣被擊敗的,火器不管用,騎兵砍不過人家,只好就此覆滅。

    這次的流程大致相同,無數(shù)的楯兵推著木車,向著城下挺進,他們相信,城中的明軍和以往沒有區(qū)別,火器和弓箭將在牛皮面前屈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