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大結局 第六章 復起-《明朝那些事兒》


    第(3/3)頁

    “你在邊疆這么久,實在太勞累了,還是你老家杭州西湖好。”

    毛文龍說:

    “我也這么想,只是奴(指后金)尚在。”

    袁崇煥說:

    “會有人來替你的。”

    毛文龍說:

    “此處誰能代得?”

    袁崇煥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接著說:

    “我此來勞軍,你手下兵士每人賞銀一兩,布一匹,米一石,按人頭發放。”

    毛文龍說:

    “我這里有三千五百人,明天就去領賞。”

    討論了一些細節問題后,談話正式結束。

    毛文龍的命運就此結束。

    他不知道,這個夜晚的這次談話,是他最后救命的機會,而所有的秘密,就藏在這份看似毫不起眼的記錄里。

    現在,讓我來翻譯一下這份記錄:

    在談話的開始,袁崇煥說杭州西湖好,解釋:毛文龍你回老家吧,只要你把權力乖乖讓出來,可以不殺你。

    毛文龍說工作任務重,不能走,解釋:我在這兒很舒坦,不想走。

    袁崇煥說,可以找人替你,解釋:這里不是缺了你不行,大把人可以代替你。

    毛文龍說,此處誰代得,解釋:都是我的人,誰能替我!

    這算是談崩了,接下來的,是袁崇煥的最后一次嘗試。

    袁崇煥說,按人頭發放賞賜,解釋:把你的家底亮出來,到底有多少人,老實交代。

    毛文龍說,這里的三千五百人,明天領賞,解釋:知道你想查我家底,就是不告訴你!

    談不攏,殺吧。

    六月五日袁崇煥在山上設置了大帳,準備在那里召見毛文龍。

    然后他走到路邊,等待著毛文龍的到來。

    毛文龍列隊完畢,準備上山。

    袁崇煥攔住了他,說,不用這么多人,帶上你的親信將領就行了。

    毛文龍表示同意,帶著隨從跟著袁崇煥上了山。

    在上山的路上,袁崇煥突然停住腳步,對著毛文龍身旁的將校們,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們在邊疆為國效力,每月的糧餉只有一斛,實在太辛苦了,請受我一拜!”

    袁督師如此客氣,大家受寵若驚,紛紛回拜,所以,在一片忙亂之中,許多人都沒有聽懂他的下一句話:

    “你們只要為國家效力,今后不用怕無糧餉。”

    這句話的意思是,就算你們的毛總兵死了,只要繼續干,就有飯吃。

    一路走,一路聊,袁崇煥很和氣,毛文龍很高興,氣氛很好,直到進入營帳的那一刻。

    “毛文龍!本部院與你談了三日,只道你回頭是遲也不遲,哪曉得你狼子野心總是欺誑,目中無本部院,國法豈能容你!”

    面對袁崇煥嚴厲的訓斥,毛文龍卻依舊滿臉堆笑——還沒反應過來。

    太突然了,事情怎么能這樣發展呢?

    袁崇煥到底有備而來,毛總兵腦袋還在運算之中,他就拋出了重量級的武器——十二大罪。

    這十二大罪包括錢糧不受管轄、冒功、撒潑無禮、走私、干海盜、好色、給魏忠賢立碑、未能收復遼東土地等等。

    這十二大罪的提出,證明袁崇煥同志的挖坑功夫,還差得太遠。

    類似這種材料公文,罵的是人是鬼不要緊,有沒有事實也不要緊,貴在找得準,打得狠,比如楊漣參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就是該類型公文的典范。

    但袁崇煥給毛文龍栽的這十二條,實在不太高明,所謂冒功、無禮、好色,只要是人就干過,實在擺不上臺。而最有趣的,莫過于給魏忠賢立碑,要知道,當年袁巡撫也干過這出,他曾向朝廷上書,建議在寧遠給魏忠賢修生祠,可惜由于提早下課,沒能實現。

    這些都是扯淡,其實說來說去就兩個字:辦你。

    文龍兄尚在暈菜之際,袁督師已經派人脫了他的官服,綁起來了。

    綁成粽子的毛文龍終于清醒過來,大喊一聲:

    “文龍無罪!”

    敢喊這句話,是有底的,畢竟是自己的地盤,幾千人就等在外邊,且身為一品武官,總鎮總兵,除皇帝外,無人敢殺。

    但袁崇煥敢,他敢殺毛文龍,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他是袁崇煥,四品文官就敢殺副總兵的袁崇煥。

    第二個原因是一件東西,他拿了出來給毛文龍看。

    當看到這件東西時,毛文龍終于服軟了,這玩意他并不陌生,事實上再熟悉不過了,因為他自己也有一件——尚方寶劍。

    活到頭了。

    雖說文龍兄手里也有一把尚方寶劍,可惜那是天啟皇帝給的,所謂尚方寶劍,是皇帝的象征,不是死皇帝的象征,人都死了,把死人送給你的寶劍拿出來,嚇唬鬼還行,跟現任皇帝的劍死磕,只能是找死了。

    手持尚方寶劍的袁崇煥,此刻終于說出了他的心聲和名言:

    “你道本部院是個書生,本部院是朝廷的將首!”

    毛文龍明白,今天這關不低頭是過不去了,馬上開始裝孫子:

    “文龍自知死罪,只求督師恩赦。”

    統帥認慫了,屬下自然不湊熱鬧,毛文龍的部將毫無反抗,當即跪倒求饒,只求別把自己搭進去。

    其實事情到此為止,教訓教訓毛文龍,也就湊合了。

    然而袁崇煥很執著。

    局勢盡在掌握,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切的一切沖昏了他的頭腦,讓他說出了下面的話:

    “今日殺了毛文龍,本督師若不能恢復全遼,愿試尚方寶劍償命!”

    這話很準。

    然后他面向京城的方向請旨跪拜,將毛文龍拉出營帳,斬首。

    遼東的重量級風云人物毛文龍,就此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可惜毛總兵并不知道,他是可以不死的,因為袁崇煥根本就殺不了他,只要他向袁崇煥索要一樣東西。

    這件東西,就是皇帝的旨意。

    在古往今來的戲臺、電視劇里,尚方寶劍都是個很牛的東西,扛著到處走,想殺誰就殺誰。

    這種觀點,基本上是京劇票友的水平,別的朝代且不說,在明朝,所謂尚方寶劍,說起來是代天子執法,但大多數時,也就做個樣子,表示皇帝信任我,給我這么個東西,可以狐假虎威一下,算是特別賞賜。

    一般情況下,真憑這玩意去砍人的,是少之又少,最多就是砍點中低級別的阿貓阿狗,敢殺朝廷一品大員的,也只有袁崇煥這種二桿子。

    換句話說,袁崇煥要干掉毛文龍,必須有皇帝的旨意,問題在于,毛文龍同志當官多年,肯定也知道這一點,他為什么不提出來呢?

    對于這個疑問,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經過仔細分析材料,我才發現,原來毛文龍同志之所以認栽,只是出于一個偶然的誤會:

    因為當袁崇煥拿出尚方寶劍,威脅要殺掉毛文龍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斷送了毛文龍的所有期望。

    他說:我五年平遼,全憑法度,今天不殺你,如何懲戒后人?皇上給我尚方寶劍,就是為此!

    這是句相當轉悠人的話,特別是最后一句,皇上給我尚方寶劍,就是為此。

    為此——到底為什么?

    所謂為此,就是為了維護紀律,也就是客氣客氣的話,沒有特指,因為皇帝并未下令,用此劍殺死毛文龍。

    但在毛文龍聽來,為此,就是皇帝發話,讓袁同志拿著家伙,今天上島來砍自己,所以他沒有反抗。

    換句話說,毛文龍同志之所以束手待斃,是因為他的語法沒學好,沒搞清主謂賓的指代關系,弄錯了行情。

    從小混社會,有豐富江湖經驗的毛總兵就這么被稀里糊涂地干掉了。這就是小時候不好好讀書的惡果。

    人干掉了,接下來的是擦屁股程序。

    首先是安慰大家,我只殺毛文龍,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然后是發錢,袁崇煥隨身帶著十萬兩(約六千多萬人民幣),全都發了,只是這種先殺人,再分錢的方式,實在很像強盜打劫。

    而最后,也最重要的一步,是安撫。

    毛文龍手下這幾萬人,基本都是他的親信,要保證這些人不跑,也不散伙,袁崇煥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先是換了一批將領,安插自己的親信,然后又任命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祿當部將,這意思是,我雖然殺了你爹,但那是公事,跟你沒有關系,照用你,別再鬧事。

    幾大棒加胡蘿卜下去,效果很好,沒人鬧,也沒人反,該干啥還干啥,袁崇煥很高興。

    毛文龍就這么死了,似乎什么都沒有改變。

    但后果是有的,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嚴重。

    最高興的是皇太極,他可以放心了,因為毛文龍所控制的區域,除皮島外,還有金州、旅順等地區,而毛總兵人品雖不咋樣,但才能出眾,此人一死,這些地盤就算沒人管了,他可以放心大膽地進攻京城。

    而自信的袁督師認定,他的善后工作非常出色,但他不知道的是,在那群被他安撫的毛文龍部下里,有這樣三個人,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這三位仁兄就不用多介紹了,都是各類“辮子戲”里的老熟人了,前兩位先是造反,折騰明朝,后來又跟著吳三桂造反,折騰清朝,史稱“三藩”。

    而最后這位孔有德更是個極品,他是清朝僅有的兩名漢人封王者之一(另一個是吳三桂),當漢奸能當出這么大成就,實在是因為他的漢奸當得非常徹底。

    多年后鎮守桂林時,他遇到了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被打得滿地找牙,氣不過,竟然自焚了,清朝認為這兄弟很夠意思,就追認了個王。

    這三位仁兄原先都是山東的礦工,覺得掙錢沒夠,就改行當了海盜,后來轉正成了毛文龍的部將,事實證明,這三個人只有毛文龍能鎮住,因為兩年后,他們就都反了。

    事實還證明,他們是很有點水平的,后來當漢奸時很能打仗,為大清的統一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再提一句,那位被袁督師提拔的毛文龍之子毛承祿后來也反了,不過運氣差點,沒當上漢奸,就被剁了。

    所謂文龍該死,結果大致如此。

    但跟上述結果相比,下面這個才是最為致命的。

    到底是朝廷里混過的,殺死毛文龍后,袁崇煥立刻意識到,這事辦大了。

    所以他立即上書,向皇帝請罪,說這事我辦錯了,以我的權力,不應該殺死毛文龍,請追究我的責任,等待皇帝處分。

    袁崇煥認識錯誤的態度很誠懇,方法卻不對,如果要追究責任,處分、撤職、充軍都是不夠的,唯一能夠擺平此事的方法,就是殺人償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