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大結局 第十五章 一個文雅的人-《明朝那些事兒》


    第(2/3)頁

    這件事情,最終影響了他的一生,并讓他在九年之后,做出了那個關鍵性的抉擇。

    朝廷的特點,一向是能用就使勁用,既然盧知府這么積極,干脆就讓他改了行。

    崇禎三年,盧象升提任參政,專門負責練兵。

    當時最能打仗、最狠的兵,除遼東,就是西北,這兩個地方的人相當彪悍,戰斗力很強,敢于玩命,就算打到最后一個人,也不投降,是明朝主要的兵源產地。

    盧象升練兵的地方是北直隸,就單兵作戰能力而言,算是二流。

    然而事實證明,只有二流的頭頭,沒有二流的兵。

    明朝的精銳部隊,大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袁崇煥的兵,叫做關寧鐵騎,洪承疇的兵,叫做洪兵,而盧象升的兵,叫天雄軍。

    就戰斗力而言,明末的軍隊中,最強的,當屬關寧鐵騎,天雄軍的戰斗力,大致排在第三(第二還沒出場),比洪兵強。

    據高迎祥和李自成講,他們最怕的明軍,就是天雄軍。

    比如關寧鐵騎,雖然戰斗力強,但都是騎兵,沖來沖去,死活好歹都是一下子,但天雄軍就不同了,比膏藥還討厭,貼上就不掉,極其頑固,只要碰上了,就打到底,不脫層皮沒法跑。

    天雄軍的士兵,大都來自大名、廣平當地,并沒有什么特別,之所以如此強悍,只是因為盧象升的一個訣竅。

    兩百多年后,有一個人使用了他的訣竅,組建了一支極為強悍的部隊,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曾國藩。

    沒錯,這個訣竅的名字,叫做關系。

    和曾國藩的湘軍一樣,盧象升的天雄軍,大都是有關系的,同鄉、同學、兄弟、父子,反正大家都是熟人,隨便死個人,就能憤怒一堆人,很有戰斗力。

    但這種關系隊伍,還有個問題,那就是沖鋒的時候,一個人沖,就會有很多人跟著沖,但逃跑的時候,有一個人跑,大家也會一起跑。

    比如曾國藩同志,有次開戰,就遇到這種事,站在后面督戰,還劃了條線,說越過此線斬,結果開打不久,就有人跑路,且一跑全跑,繞著線跑,追都沒追上,氣得投了河。

    盧象升沒有這個困惑,因為每次開戰,他都站在最前面。

    事實上,盧先生被稱為盧閻王,不是因為他很能練兵,而是因為他很能殺人——親手殺人。

    之前我說過,盧象升長得很白,但我忘了說,他的手很黑。

    盧象升是個很有天賦的人,據史料記載,他天生神力,射箭水平極高,長得雖然文明,動作卻很粗野,每次作戰時,都拿著大刀追在最前面,趕得對方雞飛狗跳。

    他最早嶄露頭角,是一次激烈的戰斗。

    崇禎六年,山西流寇進入防區,盧象升奉命出擊,對方情況不詳,以騎兵為主力,戰斗力很強,人數多達兩萬。

    盧象升只有兩千人,剛開戰,身邊人還沒反應過來,他就一頭扎進了敵營。

    他的這一舉動,搞得對方也摸不著頭腦,被他砍死了幾個人后,才猛然醒悟,開始圍攻他。

    盧象升的大刀水平估計相當好,敵人只能圍住,無法近身,萬般無奈,開始玩陰的,砍他的馬鞍(刃及鞍)。

    馬鞍被干掉了,盧象升掉下了馬,然后,他站了起來,操起大刀,接著打(步戰)。

    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駭人聽聞了,盧象升就這么操著大刀,帶著自己的手下,把對方趕到了懸崖邊。

    沒辦法了,只能放冷箭。

    敵人的箭法相當厲害,一箭射中了盧象升的額頭,又一箭,射死了盧象升的隨從。

    這兩箭的意思大致是,你他娘別欺人太甚,逼急了跟你玩命。

    這兩箭的結果大致是,盧象升開始玩命了。而且他玩命的水平,明顯要高一籌。

    他提著大刀,越砍越有勁,幾近瘋狂(戰益疾)。這下對方被徹底整懵了,感覺玩命都玩不過他,只好乖乖撤退,以后再沒敢到他的地界鬧事。

    雖然盧象升的水平很高,但在當時,他還不怎么出名,也沒機會出頭,然而幫助他進步的人出現了,這人的名字叫做高迎祥。

    崇禎七年,高迎祥等人跑出了包圍圈,就進了鄖陽,鄖陽被折騰得夠嗆,巡撫也下了課,這事說過了。

    但這件事,對盧象升而言,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因為接替鄖陽巡撫的人,就是他。

    如果高迎祥知道這件事情的后果,估計是死都不會去打鄖陽的。

    盧象升是個聰明人,聰明在他很明白,憑借目前的兵力,要把民軍徹底解決,是絕不可能的。

    作為五省總督(后來變成七省),他手下能夠作戰的精銳兵力,竟然只有五萬人,但在這幾省地界上轉來轉去的諸位頭領,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有好幾萬人,總計幾十萬,還滿世界轉悠,沒處去找。

    但他更明白,徹底解決民軍的頭領,是絕對可能的。

    民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大都是文盲,全靠打頭的領隊,只要把打頭的干掉,立馬就變良民。

    而在所有的頭頭里,最有號召力,最能帶隊的,就是闖王。

    強調,現在的闖王是高迎祥,不是李自成。

    高迎祥在所有的頭領中,高迎祥是個奇特的人,他的奇特之處,就是他一點也不奇特。

    明末的這幫頭領,都是比較特別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很有個性。

    但凡古代干這行的,基本是兩種人,吃不上飯的,和混不下去的,文化修養,大都談不上,所以做事一般都不守規矩,想怎么來就怎么來,軍隊也是一樣,今天是這幫人,沒準明天就換人了,指望他們嚴守紀律,按時出操,沒譜。

    但高迎祥是個特例,他沒什么個性,平時不茍言笑,打贏了那樣,打輸了還那樣。

    許多頭領打仗,明天究竟怎么走,不管,也懶得管,打到哪算哪。

    高迎祥的行軍路線,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并表明路標,引導部隊行進。

    更嚇人的是,高迎祥的部隊,是有統一制服的——鎧甲。

    一般說來,盔甲這種玩意,只有官軍才用(費用比較高,民軍裝備不起),大部都是皮甲,而高迎祥部隊的盔甲,是鐵甲。

    所謂重甲騎兵,就是這個意思,更嚇人的是,他的騎兵,每人都有兩三匹馬,日夜換乘,一天可以跑幾百里,善于奔襲作戰。

    就這么個人,連洪承疇這種殺人不眨眼的角色,看見他都發怵。

    打了好幾次,竟然是個平手。

    所以一直以來,高迎祥都被朝廷列為頭號勁敵。

    盧象升準備解決這個人。

    當然,他很明白,光憑他手下的天雄軍,是很難做到的,所以,他上書皇帝,幾經周折,要來了一個特殊的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祖寬。

    祖寬,不是祖大壽的親戚,具體點講,他是祖大壽的傭人。

    但祖大壽同志實在太過厲害,一個傭人跟著他混了幾年,也混出來了,還當上了寧遠參將。

    其實對于祖寬,盧象升并不了解,他最了解的,是祖寬手下的三千部隊——關寧鐵騎。

    作為祖大壽的親信,祖寬掌管三千關寧軍,盧象升明白,要戰勝高迎祥,必須把這個人拉過來,必須借用這股力量。

    現在,他終于成功了,他認定,高迎祥的死期已然不遠。

    此時的高迎祥,正在為攻打汝寧做準備,還沒完事,祖寬就來了。

    高迎祥到底是有點水平,他從沒見過祖寬,但看架勢,似乎比較難搞,毅然決定跑路。

    但他之所以跑路,不是為逃命,而是為了進攻。

    高迎祥的戰略思想十分清晰,敵人弱小,就迎戰,敵人強大,就先跑路,多湊幾個人,人多了再打。

    一年前,曹文詔就是被這種戰法報銷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