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大結局 第十六章 孫傳庭-《明朝那些事兒》


    第(3/3)頁

    崇禎九年(1636)六月,清軍發起進攻。

    這次進攻的規模很大,人數有十萬人,統兵將領是當時清軍第一猛將阿濟格,此人擅長騎兵突擊,非常勇猛。

    難得的是,他不但勇猛,腦子也很好用,關寧防線他是不去碰的,此次進關,他選擇的路線,是喜峰口。

    此后的戰斗沒有懸念,明朝的主力部隊,要么在關寧防線,要么在關內,所以阿濟格的搶掠之旅相當順利,連續突破明軍防線,只用了半個月,就打到了順義(今北京市順義區)。

    我認為,阿濟格是個很能吃苦的人,具體表現為不怕跑路,不怕麻煩,到了北京城下,沒敢進去,就開始圍著北京跑圈,從順義跑到了懷柔(今北京懷柔區),又從懷柔跑到了密云(今北京密云區),據說還去了趟西山(今北京西山),圓滿完成了畫圈任務。

    當然,他也沒白跑,據統計,此次率軍入侵,共攻克城池十二座,搶掠人口數十萬,金銀不計其數。  鑒于明朝主力無法趕到,只能堅壁清野,所以阿濟格在北京呆了很長時間,而且,他還是個很有點幽默感的人,據說他搶完走人時,還立了塊牌子,上寫四個字——各官免送!

    我始終認為,王朝也好,帝國也罷,說穿了,就是個銀行,這邊收錢,那邊付錢,總而言之,拆東墻,補西墻。

    不補不行,幾百年里,跑來拆墻的人實在太多,國家治不好,老百姓鬧事,國防搞不好,強盜來鬧事,折騰了這邊,再去折騰那邊,邊拆邊補,邊補邊拆。

    但國家也好,銀行也罷,都怕一件事——銀行術語,叫做擠兌,政治術語,叫內憂外患,街頭大媽術語,叫東墻西墻一起拆。

    明朝大致就是這么個狀況,客觀地看,如果只有李自成、張獻忠鬧事,是能搞定的,如果只有清軍入侵,也是能搞定的,偏偏這兩邊都鬧,就搞不定了。

    于是一個月后,盧象升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被調離前線,等待他的新崗位,是宣大總督。

    對于這個任命,無數后人為之捶腿、頓足、吐唾沫,說什么眼看內患即將消停,盧象升卻走了,以至于局勢失去控制,崇禎昏庸等等等等。

    在我看來,這個任命,無非是挖了東墻的磚,往西墻上補,不補不行,如此而已。

    盧象升走了,兩年后,他將在新的崗位上,完成人生最壯烈的一幕。

    接班聽說盧象升離開的消息后,高迎祥非常高興,因為他很清楚,像盧閻王這樣的猛人,不是量產貨,他擦亮眼睛,等待著下一個對手的出現。

    他等來的接班人,叫做王家楨王家楨,直隸人,時任兵部侍郎,此人口才極佳,善讀兵法,出謀劃策,滔滔不絕。

    行了,直說吧,這是個廢柴。

    他之所以被派來干這活,實在是因為嘴太賤,太喜歡談兵法,太引人注目,最終得到了這份光榮的工作。

    但王總督對自己的實力還是很明白的,剛到不久就上書皇帝,說自己身體比較弱,當五省總督太過勉為其難,干巡撫就成。

    崇禎還是很體貼的,讓他改行當了河南巡撫。

    但王巡撫剛上任沒幾天,就遇上了一件千載難逢的倒霉事。

    這件倒霉事,叫做兵變,兵變并不少見,之所以說是千載難逢,是因為參與兵變的,是王巡撫的家丁。

    連家丁都兵變,實在難能可貴,連崇禎同志都哭笑不得,直接把他趕回家賣紅薯。

    有這樣的好同志來當總督,高迎祥的好日子就此開張,沒過多久,他就出了山區,先到河南,拉起了幾萬人的隊伍,連戰連勝,此后又轉戰陜西,氣勢逼人,洪承疇拿他都沒辦法。

    四大猛人里,曹文詔死了,洪承疇沒轍,左良玉固守,高迎祥最怕的盧象升,又去了遼東,現在而今眼目下,高闖王可謂天下無敵。

    然后,第五位猛人出場了。

    在這人出場前,高先生跟四大猛人打了近七年,越打越多,越打越風光,從幾千打到幾萬、幾十萬,基本是沒治了。當時朝廷上下一致認為,隔幾天跟他打一仗,能讓他消停會,就不錯了。至于消滅他,大致是個夢想。

    在這人出場后,夢想變成了現實。

    他沒有用七年,連七個月都沒用,事實上,直到崇禎九年(1636)

    三月,他才出山,只用了四個月,就搞定了高迎祥。

    在歷代史料里,每到某王朝即將歇業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一句話,xx  死而x  亡矣。

    前面的xx,一般是指某猛人的名字,后面的x,是朝代的名字,這句話的意思是,某猛人,是某王朝最后的希望,某猛人死了,某王朝也就消停了。

    在明代完形填空里,這句話全文如下:

    傳庭死,而明亡矣。

    傳庭者,孫傳庭也。

    孫傳庭孫傳庭是個相當奇怪的人,因為在殺死高迎祥之前,他從未帶過兵,從未打過仗,過去的三十多年里,他主要的工作,是人事干部。

    孫傳庭,字伯雅,山西代縣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在崇禎九年之前,歷任永城、商丘知縣,吏部主事。

    其實他的運氣不錯,我查了查,萬歷四十七年的進士,到天啟初年,竟然就當上了吏部郎中,人事部正廳級干部,專管表彰獎勵。

    六部之中,吏部最大,而按照慣例,吏部尚書,一般都是從吏部郎中里挑選的,孫傳庭萬歷二十一年(1593)出生,照這個算法,他當郎中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年輕就是資本,照這個狀態,就算從此不干,光是熬,都能熬到尚書。

    然而沒過兩年,孫傳庭退休了,提前三十年退休。

    他丟棄了所有的前途和官位,毅然回到了家鄉,因為他看不順眼一個人——魏忠賢。

    看魏忠賢不順眼的人很多,而愿意辭官的,不多。

    崇禎元年,魏忠賢被辦挺了,無論在朝還是在野,包括當年給魏大人鞠躬、提鞋的人,都跳出來對準尸體踩幾腳,罵幾句,圖個前程。

    但孫傳庭依然毫無動靜,沒有人來找他,他也不去找人,只是平靜地在老家呆著,生活十分平靜。

    八年后,他打破了平靜,主動前往京城,請求復職。

    出發之前,他說出了自己復出的動機:

    “待天下平定之日,即當返鄉歸隱。”

    朝廷很夠意思,這人沒打招呼就跑了,也沒點組織原則,十年之后又跑回來,依然讓他官復原職,考慮到他原先老干人事工作,就讓他回了吏部,接著搞人事考核。

    對他而言,這份工作的意思,大致就是混吃等死,但他沒有提出異議,平靜地接受,然后,平靜地等待。

    一年后,機會出現了,在陜西。

    當時的陜西巡撫,是個非常仁義的人,具體表現為每次在城墻上觀戰,都不睜眼,據他自己說,是不忍心看,但大多數人認為,他是不敢,這號人在和平時期,估計還能混混,這年頭,就只能下崗。

    巡撫這個職務,是個肥缺,平時想上任是要走后門的,但陜西巡撫,算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混飯吃的,沒準哪天就被張某某、高某某剁了,躲都沒處躲,孫傳庭就此光榮上任,因為主動申請的人,只有他一個。

    孫傳庭出發之前,皇帝召見了他。

    對于孫巡撫的勇敢,崇禎非常欣賞,于是給了孫傳庭六萬兩白銀,作為軍費。

    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按崇禎的說法,國家比較困難,經費比較緊張,也就這么多了,你揣著走吧,省著點用。

    當年楊鶴拿了崇禎十萬兩私房錢,招撫民軍,也就用了幾個月,孫傳庭拿著六萬兩,也就打個水漂。

    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自古以來,要人辦事,就得給錢,如果沒錢,也行,給政策。

    孫傳庭很干脆,他不要錢,只要政策,自己籌餉,自己干活,朝廷別管,反正干好了是你的,干不好我也跑不掉。

    就這樣,孫傳庭拿著六萬兩白銀,來到了陜西。

    當時陜西本地的軍隊,戰斗力很差,按照當時物價,六萬兩白銀,大致只夠一萬人半年的軍餉,最能打的將領,如曹變蛟(曹文詔的侄子)、左光先、祖寬,要么在洪承疇手下,要么跟著盧象升,總之,孫傳庭算是個三無人員,無錢、無兵、無將。

    但凡這種情況,若想咸魚翻身,大都要經過臥薪嘗膽、勵精圖治、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等過程,至少也得個兩三年,才閃亮登場,大破敵軍。

    孫傳庭上任的準確時間,是崇禎九年(1636)三月,他全殲高迎祥的時間,是崇禎九年(1636)七月。

    從開始,到結束,從一無所有,到所向披靡,我說過,四個月。

    他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到今天,也沒想明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