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大結局 第十九章 選擇-《明朝那些事兒》


    第(1/3)頁

    明朝的道路就此確定,不妥協,不退讓。

    相應的結果也很確定,皇太極帶著兵,再次攻入關內,開始搶掠。

    這次入關的,可謂豪華陣容,清朝最能打的幾個,包括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岳托,全都來了,只用三天,就打到密云,京城再度戒嚴。

    要對付猛人,只能靠猛人,崇禎隨即調祖大壽進京,同時,他還命令陜西的孫傳庭、山東的劉澤清進京拉兄弟一把,總之,最能打仗的人,他基本都調來了。

    但問題在于,祖大壽、孫傳庭這類人,雖然能力很強,但有個問題——不大服管,特別是祖大壽,自從袁崇煥死后,他基本上就算是脫離了組織,誰當總督,都不敢管他,當然,他也不服管。

    對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崇禎很憤怒,后果不嚴重,畢竟能打的就這幾個,你要把他辦了,自己提著長矛上陣?

    但不管終究是不行的,崇禎決定,找一個人,當前敵總指揮。

    這個人必須有能力強,戰功多,威望高,威到祖大壽等猛人服氣,且就在京城附近,說用就能用。

    滿足以上條件的唯一答案,是盧象升。

    崇禎十一年(1638),盧象升到京城赴任。

    他趕到京城,本來想馬上找皇帝報到,然而同僚打量他后,問:

    你想干嘛?

    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這位仁兄來的時候,父親剛剛去世,尚在奔喪,所以沒穿制服,披麻戴孝,還穿著草鞋。如果這身行頭進宮,皇帝坐正中間,他跪下磕頭,旁邊站一堆人,實在太像靈堂。

    換了身衣服,見到了崇禎,崇禎問,現在而今,怎么辦?

    盧象升看了看旁邊的兩個人,只說了一句話:主戰!

    站在他身邊的這兩人,分別是楊嗣昌、高起潛。

    這個舉動的意思是,知道你們玩貓膩,就這么著!

    據說當時楊嗣昌的臉都氣白了。

    崇禎倒很機靈,馬上出來打圓場,說和談的事,那都是謠傳,是路邊社,壓根沒事。

    盧象升說,那好,我即刻上陣。

    第二天,盧象升赴前線就任,就在這一天,他收到了崇禎送來的戰馬、武器。

    其實崇禎送來這些東西,只是看他遠道而來,意思意思。

    然而盧象升感動了,他說,以死報國!

    就如同九年前,沒有命令,無人知曉,他依然率軍保衛京城。

    他始終是個單純的人幾天后,盧象升得知,清軍已經逼近通州,威脅京城。

    當時他的手下,只有三萬多人,大致是清軍的一半,而且此次出戰的,都是清軍主力,要真死磕,估計是要休息的,所以大多數識時務的明軍將領都很消停,能不動就不動。

    然而盧象升不識時務,他分析形勢后,決心出戰。

    盧象升雖然單純,但不蠢,他明白,要打,白天是干不動的,只能晚上摸黑去,夜襲。

    在那個漆黑的夜晚,士兵出發前,他下達了一條名垂青史的軍令:

    刀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者斬!

    趁著夜色,盧象升向著清軍營帳,發起了進攻。

    進攻非常順利,清軍果然沒有提防,損失慘重,正當戰況順利進行之時,盧象升突然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他的后軍沒有了。

    按照約定,前軍進攻之后,后軍應盡快跟上,然而他等了很久,也沒有看到后軍,雖然現在還能打,但畢竟是趁人不備,打了一悶棍,等人家醒過來,就不好辦了,無奈之下,只能率前軍撤退。

    盧象升決定夜襲時,高起潛就在現場。

    作為監軍太監,高起潛并沒有表示強烈反對,他只是說,路途遙遠,很難成功,盧象升堅持,他也就不說了。

    但這人不但人陰(太監),人品也陰,暗地里調走了盧象升的部隊,搞得盧總督白忙活半天。

    差點把命搭上的盧象升氣急敗壞,知道是高起潛搞事,極為憤怒,立馬去找了楊嗣昌。

    這個舉動充分說明,盧總督雖然單純,腦袋還很好使,他知道高起潛是皇帝身邊的太監,且文化低,沒法講道理,要講理,只能找楊嗣昌。

    在楊嗣昌看來,盧象升是個死腦筋,沒開竅,所以見面的時候,他就給盧象升上了堂思想教育課,告訴他,議和是權宜之計,是偉大的,是光榮的。

    盧象升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楊嗣昌閉上了嘴。

    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單純的盧象升,有時似乎也不單純。

    “我手領尚方寶劍,身負重任,如果議和,當年袁崇煥的命運,就要輪到我的頭上!”

    袁崇煥這輩子最失敗的地方,就是不講政治,相比而言,盧象升很有進步。

    九年前,他在北京城下,親眼看到了袁崇煥的下場,那一幕,在他的心里,種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很清楚,如果議和,再被朝里那幫言官扯幾句,漢奸叛徒的罪名,絕對是沒個跑與其死在刑場,不如死在戰場,他下定了決心。

    楊嗣昌也急了,當即大喝一聲:你要這么說,就用尚方寶劍殺我!

    盧象升毫不示弱:

    要殺也是殺我,關你何事?如今,只求拼死報國!

    楊嗣昌沉默了,他明白,這是盧象升的最后選擇。

    盧象升想報國,但比較惡搞的是,崇禎不讓。

    事實上,盧象升對形勢的分析是很準確的,因為夜襲失敗,朝廷里那幫吃飽了沒事干的言官正準備彈劾他,漢奸、內奸之類的說法也開始流傳,如果他同意和談,估計早就被拉出去一刀了。

    更麻煩的是,崇禎也生氣了,因為盧象升上任以來,清軍依然囂張,多處城池被攻陷,打算換個人用用。

    此時,一位名叫劉宇亮的人站了出來,說,我去。

    劉宇亮,時任內閣首輔,朝廷重臣,國難如此,實在看不下去,極為激動,所以站了出來。

    崇禎非常高興,大大地夸獎了劉大人幾句。

    等皇帝大人高興完了,劉大人終于說出了話的下半句:我去,閱兵。

    崇禎感覺很抑郁,好不容易站出來,搞得這么激動,竟然是涮我玩的?

    其實這也不怪劉首輔,畢竟他從沒打過仗,偶爾激動,以身報國,激動完了,回家睡覺,誤會而已。

    但崇禎生氣了,生氣的結果就是,他決定讓劉首輔激動到底,一定要他去督師。

    關鍵時刻,楊嗣昌出面了。

    楊嗣昌之所以出頭,并非是他跟劉首輔有什么交情,實在是劉首輔太差,太沒水平,讓這號人去帶兵,他自己死了倒沒啥,可惜了兵。

    所以他向皇帝建議,劉首輔就讓他回去吧。目前在京城里,能當督師的,只有一個人。

    崇禎知道這個人是誰,但他不想用。

    楊嗣昌堅持,這是唯一人選。

    崇禎最終同意了。

    三天后,盧象升再次上任。

    此時,清軍的氣勢已經達到頂點,接連攻克城池,形勢非常危急。

    然而盧象升沒有行動,他依然按兵未動。

    因為此時他的手下,只有五千人,楊嗣昌講道理,高起潛卻不講,陰人陰到底,調走了大部主力,留下的只有這些人。

    打,只能是死路一條,盧象升很猶豫。

    就在這時,他得知了一個消息——高陽失陷了。

    高陽,位處直隸(今河北),是個小縣城,沒兵,也沒錢,然而這個縣城的失陷,卻震驚了所有的人。

    因為有個退休干部,就住在縣城里,他的名字叫孫承宗。

    他培養出了袁崇煥,構建了關寧防線,阻擋了清軍幾十年,熬得努爾哈赤(包括皇太極)都掛了,也沒能啃動。無論怎么看,都夠意思了。

    心血、才華、戰略、人才,這位舉世無雙的天才,已經奉獻了所有的一切,然而,他終將把報國之誓言,進行到人生的最后時刻清軍進攻的時候,孫承宗七十六歲,城內并沒有守軍,也沒有將領,更沒有糧草,彈丸之地,不堪一擊。

    很明顯,清軍知道誰住在這里,所以他們并沒有進攻,派出使者,耐心勸降,做對方的思想工作,對于這位超級牛人,可謂是給足了面子。

    而孫承宗的態度,是這樣的,清軍到來的當天,他就帶著全家二十多口人,上了城墻,開始堅守。  在其感召之下,城中數千百姓,無一人逃亡,準備迎敵。

    每次看到這里,我都會想起黃道周,想起后來的盧象升,想起這幫頑固不化的人,正如電影集結號里,在得知戰友戰死的消息后,男主角嘆息一聲的那句臺詞:

    老八區教導隊出來的,有一個算一個,都他媽死心眼。

    黃道周和孫承宗應該不是教導隊出來的,但確實是死心眼。

    這種死心眼,在歷史中的專用稱謂,叫做——氣節。

    失望的清軍發動了進攻,在堅守幾天后,高陽失守,孫承宗被俘。

    對于這位俘虜,清軍給予了很高的禮遇,希望他能投降,當然,他們自己也知道,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被拒絕之后,他們毫無意外,只是開始商量,該如何處置此人。

    按照尋常的規矩,應該是推出去殺掉,成全對方的忠義,比如文天祥等等,都是這么辦的。

    然而清軍對于這位折磨了他們幾十年的老對手,似乎崇拜到了極點,所以他們決定,給予他自盡的權利。

    孫承宗接受了敵人的敬意,他整頓衣著,向北方叩頭,然后,自盡而死。

    這就是氣節。

    消息很快流傳開來,舉國悲痛。

    崇禎十一年(1638)十二月二十日,聽說此事的盧象升,終于下定了決心。

    此前,他曾多次下令,希望高起潛部向他靠攏,合兵與清軍作戰,但高起潛毫不理會。而從楊嗣昌那里,他得知,自己將無法再得到任何支援。他的糧草已極度缺乏,兵力僅有五千,幾近彈盡糧絕。

    而清軍的主力,就在他的駐地前方,兵力是他的十倍,鋒芒正銳。

    弄清眼前形勢的盧象升,走出了大營。

    和孫承宗一樣,他向著北方,行叩拜禮。

    然后,他召集所有的部下,對他們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作戰多年,身經幾十戰,無一敗績,今日彈盡糧絕,敵眾我寡,而我決心已定,明日出戰,愿戰著隨,愿走者留,但求以死報國,不求生還!

    十二月二十一日,盧象升率五千人,向前進發,所部皆從,無一人留守。

    出發的時候,盧象升身穿孝服,這意味著,他沒有打算活著回來。

    前進至巨鹿時,遭遇清軍主力部隊,作戰開始。

    清軍的人數,至今尚不清楚,根據史料推斷,至少在三萬以上,包圍了盧象升部。

    面對強敵,盧象升毫無畏懼,他列陣迎敵,與清軍展開死戰,雙方從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戰況極為慘烈,盧象升率部反復沖擊,左沖右突,清軍損失極大。

    在這天臨近夜晚的時候,盧象升明白,敗局已定了,他的火炮、箭矢已經全部用盡,所部人馬所剩無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