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越國攻略-《大爭之世》
第(3/3)頁
群臣一聽盡皆動容,紛紛屏息靜聽,皓進聲音朗朗,大聲說道:“慶忌親率大軍北伐,以相國孫武坐鎮姑蘇。孫武此人,本不為世人所知,自慶忌討伐闔閭,始一戰成名。此人詭計多端,長于智謀,當初慶忌討伐闔閭,便用了他的計策兵圍姑蘇,誘闔閭赴援,卻密遣大軍埋伏于天目山下,一戰擊潰闔閭大軍,為慶忌奪回吳國立下大功。
如今太子殿下率兵入吳,與楚人聯手,內攻姑蘇,外擊慶忌,誰主誰次、誰虛誰實,全看臨敵情形。此計與孫武當初所用的辦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孫武之智,不難窺破我軍用心。太子出征之時,便料定此計難瞞吳人,只是我軍攻其必救,慶忌不得不救,是以此計雖是陽謀,不怕慶忌不入彀就擒。然而孫武此人實在了得,竟想出這招解圍的妙計……”
說到這兒他贊嘆幾聲,又道:“諸位,慶忌大軍現在東夷,路途迢迢,就算得到我軍攻至吳國的消息后立刻起兵南返,無論騎馬乘船,此刻也決計到不了我越國,何況東夷諸部大多依山聚居,哪有這許多船只可用?因此,這支吳軍,決不會是來自目下正在東夷一帶與宋國作戰的吳軍,他們只能是來自吳國。
那么吳國還有什么人馬可用?唯有原本駐守武原的荊林人馬和守衛姑蘇地王城衛戍軍。皓進方才思索良久,才得出這個結論,皓進以為,這支吳軍必是荊林所部,荊林所部調入姑蘇,本為加強姑蘇防務,他們突然出現在我越國所為何來呢?”
皓進微笑道:“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我楚越聯軍甫入吳國,早已用過類似計策的孫武便識破了我們的用心,猜到了我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于是,他冒險抽調荊林的人馬,乘船火南下,奇襲我會稽王城。若能攻破會稽擒得大王,縱然姑蘇失守,也可從容與我越國談叛。縱然不能打下會稽,只消太子聞訊撤兵,楚越聯盟也必然瓦解,吳人單單應付楚軍,便要容易的多。”
允常一聽豁然開朗,一拍大腿道:“著哇,皓進大夫說地有理,這必是吳人孤注一擲死中求生的險計,寡人險些上了他們地大當。”
計研惱怒地道:“皓進大夫,你所說的全無依據,完全是憑空揣測。事關越國存亡之舉,豈能依據一個無稽的猜測便出應對,你要陷大王于不義嗎?”
皓進拂然道:“若是凡事都要親眼見到才能想辦法去應對,那世上也沒有未雨綢繆這一說了。皓進所言固然出于揣測,卻非無稽之談,如果不是孫武所派的人馬,慶忌的大軍又遠在東夷,根本不可能在我軍兵后得了消息再及時兵南下,你能解釋這支突如其來的吳軍來自何處嗎?如果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化解姑蘇之圍,你能解釋這支吳軍奇襲姑蘇的目的嗎?僅憑這支吳軍,縱然我越國國內空虛,他們便能滅了我越國不成?”
“這……”,計研頓時語塞。
允常哈哈一笑,長身而起,雙眉一展,凜然道:“寡人心意已決,諸卿不必再做爭執了!”
群臣立即住口,齊齊望向允常。
允常說道:“寡人馬上再派信使,將寡人與群臣所議告知太子,命他見機行事,若探得姑蘇城中守軍空虛,則不計一切先取姑蘇,一勞永逸,徹底解決吳國之患。至于這支兵臨城下地吳軍……哼!寡人要披甲持矛,親上城頭迎敵,死守會稽,拖住這支吳軍,挫敗吳軍陰謀。諸位愛卿可敢與寡人并肩作戰么?”
朝堂上微微一靜,群臣齊刷刷地跪了下去,大聲說道:“臣等愿追隨大王,誓死效忠!”
“好!”允常慷慨激昂地道:“立即下令,將近郊農人遷進城來,所有十三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丁全部上城御敵,青壯婦人負責飲食、運送、救傷。但有抗命者,全家老幼盡皆處斬。存亡在此一役,全體國人,當與寡人同舟共濟、共赴國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