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丑時二刻,二十多萬軍士做好了準備,就要開始再次的大規(guī)模撤離了。 兀良合臺率領的新附軍軍士,已經與蒙古鐵騎軍士完全分開。 蒙古鐵騎的軍士全部都是騎兵,看上去很是整齊,可新附軍就不一樣了,大部分的新附軍軍士都是步卒,騎兵的數量明顯偏少。 一邊是威風凜凜的蒙古鐵騎,一邊是明顯缺乏精氣神的新附軍,對比差距還是很明顯。 不管是忽必烈,還是蒙古的權貴,其實都不是特別的信任新附軍,特別是在明軍逐漸崛起的過程之中,不少新附軍軍士都歸順了明軍,這也是因為他們腦海里面固定的認識,他們一直都認為蒙古鐵騎才是大元朝廷真正有戰(zhàn)斗力的軍隊,也是至死都忠于朝廷的軍士,至于說新附軍,不管其是來自于已經滅亡的金國,還是已經滅亡的大宋,都是有異心的。 這就好比是對待小孩子的態(tài)度一樣,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總是不一樣的。 歸順大元朝廷的新附軍軍士,雖說在戰(zhàn)斗力方面有所提升,可不管是待遇,還是自尊方面,與蒙古鐵騎根本無法比較。 忽必烈壓根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他看來,大元朝廷能夠吸納新附軍,讓新附軍軍士為朝廷效力,就算是很不錯了。 這一次,為了能夠完全的保住蒙古鐵騎,忽必烈聽從了合丹與兀良合臺等人最終的的建議,再次讓所有的新附軍軍士斷后。 準備出發(fā)的忽必烈,壓根沒有注意到諸多新附軍的軍士,這些軍士都是低著頭,有的雙拳緊握,有的站立一動不動,身體緊繃,幾乎沒有誰抬頭看正在列隊開拔的蒙古鐵騎。 偶爾有人抬頭,眼睛里面迸射出來的也是帶有仇恨的目光。 統領新附軍的兀良合臺,更是看不到這一點。 忽必烈還是留下了五千蒙古鐵騎的軍士,歸于兀良合臺指揮,加上所有的新附軍軍士,兀良合臺此刻統領的軍士,總人數十萬多人。 新附軍軍士同樣也要朝著沂水縣城的方向撤離,可他們的任務已經不僅僅是單獨的撤離,在出發(fā)之前,合丹與兀良合臺等人終于說出了梗在內心的話語,那就是新附軍不僅僅是晚一些撤離到沂水縣城,且還要沿途防止明軍的追擊,而在這個過程之中,蒙古鐵騎是不會在沂水縣城逗留的,在城池里面稍作休整和補充之后,就會朝著濟南府的方向迅速撤離。 蒙古鐵騎的最終目標,還是大都。 也就是說,蒙古鐵騎與新附軍一同來到山東作戰(zhàn),可撤離的時候,戰(zhàn)斗力偏弱的新附軍,務必保證蒙古鐵騎安全撤離,哪怕自身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 忽必烈默許了這一個建議。 接近一夜的時間,忽必烈也想清楚了,現如今他最需要依靠的是蒙古鐵騎,而不是新附軍,留下兀良合臺指揮新附軍,并非是完全放棄新附軍,一旦蒙古鐵騎安全之后,若是新附軍還能夠堅持下來,忽必烈還是會轉頭詢問新附軍的情況的。 地上揚起了一堆一堆的灰塵,讓人無法睜開眼睛。 終于,蒙古鐵騎完全撤離了,留下的是五千蒙古鐵騎的軍士,以及所有的新附軍。 兀良合臺面無表情,等到蒙古鐵騎撤離完畢,看著所有軍士,慢慢的開口了。 “卯時我們撤離這里,你們都去做好準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