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市井文化,四大名著-《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3)頁

    通州碼頭幾乎被船塞滿,南來北往的船只都匯聚在這里。

    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南方向北漕運的終點,這里的碼頭不到兩年時間便超過了徐州、淮安、揚州等地,成為了僅次于金陵龍江碼頭的第二大碼頭。

    想要取代龍江碼頭并不容易,那里畢竟有著長江作為依托,南方多少貨物走走停停,都需要在那里停靠。

    安全局提供了船只,載著朱文奎、于謙等人一路南下,順路還去看了繁華的天津港。

    經過多年營造,天津港已成為大明第一港,不僅駐扎有最強的東海水師,還修筑了大量民用碼頭,供南方海船停泊。

    隨著大明對定遠行省的控制趨向于穩定,商人開始朝著定遠行省進發,想要在那里通過礦產發財致富。

    朝廷發了話,允許商人開采定遠行省內除金銀外任何礦產。只不過經過將近兩年的時間,許多商人開始跳腳罵人了。

    娘的,話說得好聽,允許開采除金銀外任何礦產,你倒是有其他礦產啊……

    想去挖煤,找了一年多,硬是連個煤坑都沒找到。想去挖鐵礦,這倒是找到了,可這鐵礦山又小又瘦,開采出來吧,成本不小,不開采吧又浪費資源,只能半死不活地一邊開采一邊罵人……

    從天津港離開,繼續南下,船只到了滄州。

    于謙想去看滄州鐵獅子,韓夏雨想吃滄州的金絲小棗,朱文奎想看看這里的民生,便于滄州上岸。

    滄州,只能算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雖說這些年來依靠京杭大運河有了一些起色,可畢竟不是什么重鎮,并沒有多少商人會在這里過多停留。

    可即便如此,滄州的主街還是有些熱鬧,人來人往,叫賣聲嘈雜。

    經過一座茶樓時,里面轟堂叫好聲吸引了朱文奎、于謙等人,便跟著上了茶樓。

    說書人站在高臺之上,手中鎮紙猛地一拍,發出清亮的聲響,隨后抑揚頓挫起來:「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忽陰云漠漠,聚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

    「年兄,這是在說《三國》之事。」

    于謙聽聞,低聲說。

    朱文奎笑著,見茶樓里沒了空桌,看到有桌子只有兩個人,便走過去想要拼一桌。

    兩人皆是布衣粗漢,同是三十余歲。

    一個男人憨厚,手握芭蕉扇,一只腳踩在凳子上,衣襟半解,露著胸肌,另一個男人看似更是沉默寡言,手中抓著一本書當了蒲扇送風,另一只手端著茶碗,時不時滋溜一口。

    王大苗動了動蒲扇,看向走過來的年輕少年,將腳放了下去。

    朱文奎抬手行禮:「敢問兩位兄長,可否共拼一桌,也好聽個熱鬧。」琇書蛧

    「讀書人?」

    張泉將書擱在桌上,打量著來人。

    朱文奎、于謙對視了一眼,于謙上前一步,笑道:「尚在進學。」

    「來來,坐下。」

    張泉、王大苗歡喜地招呼起來。

    王大苗看向于謙,含笑道:「我伢子和你差不多年紀,在縣學讀書,暑期之前考了個二十名。你在哪個縣學讀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