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扶柩寄寺-《西廂記》
第(1/3)頁
話說在山西河中府(今永濟縣西南的蒲州鎮)的東邊,有一座寺廟,叫做普救寺,乃大唐則天娘娘所建的香火院,后來荒廢傾圮了,由崔相国重新修建。武座廟字,規模宏大,非同小可。高大的山門,莊嚴肅穆,樓閣殿堂,各占地勢,錯落有致。山門前一大片空場,可以容納上萬人,那是老相国當年修造時,特地開辟出來準備用來給百姓趕廟會用的。此寺自從重建以來,香火還算興旺。凡是到蒲州的過往客商,都要到這里來游覽隨喜。
那普救寺的方丈法本長老,年紀已七十有余。未出家前是個飽學之士,滿腹經綸,文章蓋世。按說取舉人中进士不在話下,無奈命運多舛,考了七八十來次,總是名落孫山,弄得心灰意懶,看破紅塵。得當年崔相国引薦,剃度在這普救寺出家。如今主持本寺,一心禮佛,成了有道高僧。
話說這一天,法本長老正在方丈內打坐靜修,卻見法聰小和尚從外走进來,向前合十稟報,說:“啟稟師父?!?
法本長老微開慈目,問道:“何事?”
法聰道:“崔老相国府上管家崔安在外求見?!?
長老聽得是老施主的家人前來,忙答道:“有請?!?
法聰轉身出門,不多時,領了一位年過半百、須發略呈花白的老人进來。那老家人趨前一步,低頭道:“崔安奉夫人之命,叩見長老?!?
長老忙起身回禮,道,“管家少禮,請坐?!?
崔安原是個家人身分,崔相国府上家規極嚴,所以不敢放肆無禮,恭立不坐。
長老問道:“管家到此,有何見教?”
崔安道:“我家相爺不幸去世,老夫人扶了靈柩打算回博陵老家安葬,因為眼前兵荒馬亂,路上極不太平,到此河中府,再也不能前行。老夫人特打發小的前來,意思是想在主剎暫且寄住,等路上稍微平靜些再走,請老方丈給予方便。”說罷,呈上名刺,上寫:“未亡人崔門鄭氏斂衽”。
長老接過名刺,說道:“阿彌陀佛!管家哪里話來。想此寺本是老相爺當年修造的,寺內一切,均是老相爺所賜,但住無妨。請轉稟老夫人,容貧僧出迎?!?
崔安聞言,急忙轉身前行,趕紧去回稟主人。法本長老帶了知客諸僧,親自到山門迎接。
那崔老夫人娘家姓鄭,嫁入崔家,丈夫是本朝的相国,著實煊赫一時,享過一番榮華富貴。年紀其實也并不老,才五十開外,保養得又好,真可謂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只因是相国夫人,身分尊貴,又加上當了寡婦,因此雖在中年,大家卻都稱她為“老夫人”。
崔老夫人有一子一女,兒子叫歡郎,今年只有七歲,并非親生。因為老夫人自生了女兒以后,再也沒有生育過,覺得膝下無兒,未免遺憾,女兒最后總是要嫁出去的,那么老相公就沒有繼承人了。因此,就在同族中領養了一個小男孩,取名為“歡”,取“承歡膝下”的意思。為了稱呼方便,也是表示喜爱,故又加上一個“郎”字,一家人都叫他歡郎。女兒叫鶯鶯,年方一十九歲,生得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兼且性格溫柔,為人賢惠,而且天生聰明,多才多藝,無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針黹女紅,秋千蹴球,樣樣都會,號稱才女。她父親在世之時,已經為她定下了親,是許配給她的表兄鄭恒——禮部尚書的長子為妻。這一門親事其實并不能算數,因為既沒有問名納彩,也沒有六禮三端,只憑了當年老相爺一句話,就算定局了。其所以聯姻,一來是現任相国對現任尚書,符合門當戶對的條件;二來女婿是內侄,中表聯姻,親上加親,也可以說是老夫人一千促成的。可是女兒鶯鶯小姐一直不滿意這門親事。主要是因為鄭恒不但人物長得猥瑣,而且肚里一包草,斗大的字不識得一籮筐,看到四書五經,腦袋就發胀。終日里只知和一班閑人斗鸡走狗,眠花宿柳,十足一個紈绔子弟。由于是中表親,鄭恒的這些劣跡也傳到崔府,大家都認為小姐如果嫁給鄭家少爺,簡直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白白糟蹋了一位絕世佳人。對于這些,鶯鶯小姐也知道得很清楚,卻不敢違抗。所以一直自怨命薄,每每暗自掉淚,只好聽天由命。因為父親去世,孝服未除,所以尚未完婚。小姐有一個貼身丫環,名叫紅娘,年方一十五歲,是小姐奶娘的女兒,從小就侍候小姐。那紅娘生得五官端正,討人喜爱,又是千伶百俐,鐵嘴鋼牙,善于鑒貌辨色,而心地卻十分善良,頗有丈夫氣。鶯鶯小姐和紅娘從小一塊兒長大,感情深厚,如同姐妹一般,所以小姐十分信賴她。
再說老夫人,只因相爺去世以后,一來官場勢利,人在人情在,往日那些常來常往、奔走門下的所謂知交,現在一個個都如同陌路人一般,不來欺侮孤兒寡母就算是厚道的了;二來“長安居,大不易”,京師的花費太大,實在也呆不下去了;三來相爺的靈柩也得運回故鄉博陵,葉落歸根,入土為安,所以舉家搬遷。
老夫人坐在青泥油壁車里,感慨萬千?;叵氘斈晗酄斣谑乐?#26085;,童仆如云,一呼百諾,門生故吏,夤緣奔走,門庭若市,好不威風。如今返鄉,冷冷清清的只有五六個人,今非昔比,好不凄涼!老夫人思前想后,忍不住長嘆一聲,滴下兩行清淚來。
這時,崔安前來回稟道:“稟老夫人,老方丈親自出迎!”
老夫人從傷感中醒過來,忙用汗巾擦了擦淚水,由貼身丫環春香攙扶著,下得車來,入眼便看見普救寺山門前的一百零八級臺階,石級盡頭处,只見法本長老頭戴毗盧帽,身披繡金線大紅百衲袈裟,率領僧眾在山門列隊相迎。老夫人一手搭在春香的肩頭上,緩步踏上臺階,走走停停,直到山門,倒也不見氣喘。
長老見老夫人上來,踏上一步,雙手合十頂禮,說道:“阿彌陀佛!老夫人駕臨山寺,不勝榮幸之至!老衲迎接來遲,還請老夫人恕罪!”
老夫人連忙答禮,說道:“罪過罪過!驚动法駕,有勞出迎,愧不敢當,折煞老身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