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章 游殿驚艷-《西廂記》


    第(1/3)頁

    今年是大唐德宗皇帝貞元十七年(801)月,在北方還不到春暖花開的時候,一早一晚仍然春寒料峭,可是在通往長安的各條官道上,已有不少舉子,骑著馬兒,不紧不慢地向京師而來。原來明年又是大比之年,朝廷開科取士,試期就在二月里。盡管還有一年時間,可大家還是提前趕去,到京里作一些準備,一方面溫習四書五經,另一方面——也是最為紧要的——是去走門路,就是把自己的得意文章詩作送到名家大老的府上,請他們賞鑒推薦,這叫做“溫卷”。

    卻說在河中府一條寬廣的官道上,行人往來,其中有一主一仆,頗為引人注目。主人是一位青年公子,白面書生,他頭戴一頂淡藍色软翅儒巾,面如銀盆,兩道劍眉,一雙俊目,高鼻梁。四方口,天庭飽滿,地角豐圓,身穿一件淡藍色海青,風流瀟灑,一表人材,骑在一匹高頭大白馬上,更顯得分外精神。這位公子,姓張名珙,表字君瑞,中州洛阳人氏。原是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其父官拜禮部尚書,不幸在五十歲剛過的時候,得病而亡,一年之后,慈母也館繼去世,從此家道中落。所幸祖上尚有一點薄產,尚不致饑餒。張生從小接受父親的教誨,立下了安邦定国的大志,抱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抱負,又經過名師宿儒的教誨,凡是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拆白道字,頂針續麻,件件俱能,樣樣精通,早在七八歲總角之年,就能吟詩答對,嶄露頭角,有神童之名。成年以后,不僅生得面如宋玉,貌若潘安,風流卓絕,倜儻不群,而且滿腹錦繡,文章蓋世,獲得了洛阳才子的美譽。張生自從母親去世以后,又未娶妻成家,一身無牽無掛,故經常出外游學。游學是唐代讀書人的一種風氣,投師訪友,可以增进學問;游歷名山大川,可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張生自然也不例外,他像無根的蓬草那樣,到处游學;又像蠹魚那樣,鉆在詩書經傳之中。為了考取功名,要把鐵濤的硯臺磨穿;為了飛黄騰達的錦繡前程,要忍受雪窗螢火,寒暑不停的二十年苦讀。唉!才高總是要被俗人妒忌的,也難以迎合世人的心意,加上時運不好,經常碰壁,白白的去研究文字,苦讀經籍!所以他骑在馬上自思自嘆,想想自己螢窗苦讀,學得滿腹文章,至今卻仍是湖海飄零,一事無成,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實現自己宏偉的理想?這真是:萬金寶劍藏秋水,滿馬春愁壓繡鞍!

    眼見得又是大比之年,張生也收拾上路,到長安去趕考,特地繞道河中府,是來看望一個知己朋友。此人姓壯名確,表字君實,原和張生是同鄉,又是同學,兩人志同道合,就訂下了八拜之交,雖然是結拜弟兄,其感情卻勝過親弟兄。杜確后來棄文就武,練就了一身本領,一十八般武藝件件皆能,三韜六略,太公阴符,孫子兵法,無不通曉,先得中了武舉人,接著又中了武狀元,官拜征西大元帥,統領了十萬大軍,鎮守蒲關。

    張生骑在馬上,一路瀏覽沿途的風光景色,不覺已經到了蒲津。這蒲津渡原是個交通要道,與關中的夏阳津相對,中間隔著九曲黄河,成為秦晉的分界,蒲津亦成幽燕的要塞。河面上架著一座竹纜鐵索浮橋,左有兩很大鐵索,各由兩岸一對幾萬斤重的大鐵牛和鐵人牽系著,浮橋就好像一條蒼龙橫臥在水面上。黄河之水流到此处,奔騰咆哮,卷起白花花的巨浪,拍擊著長空。而水勢的湍急,在別处也是少見的。你看那上水船的纖夫們,一步千鈞,一寸一寸地往前移;而下水船則又如離弦的弩箭,稍一回頭就不見了船的影子,真有一日千里之勢。黄河之水浩浩荡荡,直奔大海,它也曾淹沒過九州,更多的則是造福人類。君不見:洛阳的千種名花,不是由它滋润的嗎?梁園的萬頃良田,不是由它灌溉的嗎?它也曾把木筏子一直送到日月邊。

    張生對著這滔滔的黄河,胸懷頓時開闊起來,收起了傷感,在馬上隨口吟出一首小詞,詞曰:馬蹄香襯燕花塵,二月東風信,綠映紅遮錦成陣。正芳春,經游暫住蒲東郡。望長安去穩,向南宫寺俊,打點跳龙門。

    張生一路行來,與小廝琴童于今日到了河東城里。

    河東縣(今山西省永濟縣)乃古代虞舜的国都,到了戰国時代,韓、趙、魏三国分晉,歸屬于魏国,名叫蒲阪,原是一座古城,經歷了改朝換代的滄桑之變,依舊保存著它的古樸風貌。城市雖然不大,但由于是秦晉商旅往來的交通要道,所以城里也很繁榮。街道兩旁,商號林立,茶坊酒肆,秦樓楚館,旅舍客棧,俱都齊備。雖然沒有通都大邑那種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繁華,卻不乏繁盛商城人煙輻輳、熙熙攘攘的景象。

    張生主仆一路行來,不住地左顧右盼,想要找一家比較像樣的旅店,準備歇宿,以消解旅途的勞頓,順便也領略一下河東的風土人情。主仆二人到了一家客店門前,見這一家客店的門面很是氣派,門前打掃得十分干凈,擦得閃亮的金字招牌上寫著“狀元坊客寓”五個大字,張生一看,第一印象就不錯,而且這“狀元”二字也正是切合自己赴考應舉的好口彩,就決定住下。于是甩鐙下馬,對琴童說道,“琴童,把馬牽著,俺們就在此間住下。”琴童應聲道:“是!”就接過馬韁。

    主仆二人尚未發話,早有店小二迎出來,對著張生一抱拳,說道:“公子爺!住店嗎?請里邊來,俺這里有干凈客房!”

    張生道:“小二哥,先把馬兒牽去遛一遛,上好草料喂一喂。”

    小二答應道:“是啦!公子爺請放心,小店有專人侍候馬匹。”說罷,向里邊喊道:“來客人啦!寶馬撒和!”

    話音未落,里邊已走出一個打雜的,在琴童手里接過馬韁,把馬牽往后槽。

    張生對小二問道:“小二哥,有頭等房間么?”

    小二答道:“小店是河東城里數一數二的客棧。房間寬敞,被褥干凈,美酒佳肴,海味山珍,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公子爺您住下了,包您滿意,好像在家里一般。”

    張生笑笑說道:“看不出小二哥真會做買賣!前頭帶路。”

    小二走在前頭帶路,安排了一套兩間的上等客房。張生一看,非常滿意,房間確是寬敞!布置也不俗,窗明幾凈,粉墻潔白,墻上掛了一幅韓干畫的《玉花驄圖》,雖然是贗品,倒也神駿飄逸,替這送往迎來、十方混雜的客房增添了幾分雅氣,張生不覺點點頭。

    這時,小二送來了龙井香茗,替張生斟上一杯,說道:“公子爺請用茶!”張生接過茶杯,品了一品,覺得清香润喉。在北地能夠喝上這種上等茶葉,又是在這小地方,也是很不錯了。張生放下茶杯,說道:“小二哥,這里可有什么游覽之处?不拘什么名山古剎,名園勝境,名宅福地,名花寶坊,只要能夠賞景散心,都可以。”

    小二說道,“公子爺要想游玩散心,俺這里就算普救寺最有名了。這所寺廟,乃則天娘娘的香火院,蓋造得不同尋常,琉璃大殿,高聳云漢,舍利佛塔,直矗青霄,氣勢宏偉,法相莊嚴。南來北往的三教九流,士農工商,達官貴人,凡是經過這里的,沒有一個不去瞻仰,保讓公子玩個痛快。”張生聽到有這等好去处,心里很高興,一刻都不想遲緩,就吩咐琴童道:“琴童,準備好中午的酒飯,我要到普救寺去走走,中午就回來。”

    琴童應聲道:“是,相公!安排好午飯,喂好了馬,等相公回來。”

    張生當下更換衣服,頭戴一頂蔥綠解元巾,软翅搖搖,身穿一件蔥綠色杭綢海青,腳登粉底皂靴,儀容俊雅,一表堂堂,不愧為洛阳風流才子!他從容瀟灑地直往普救寺來,一路上看不盡的北国風光。雖說河東府地处北方。由于靠近黄河,水土滋润,故其春景不減江南。一樣的板橋流水,波翻細浪,桃紅柳綠,春光駘荡。四野里的農夫們都在辛勤耕作,空氣中摻和著泥土的清香,一派熱鬧氣象。小牧童橫骑在牛背上,沒腔沒調地信口吹著短笛,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更增添了田園淡泊的情調。一向住在城里的張生,對此田園美景,不覺心曠神怡,大有寵辱皆忘之慨。不知不覺,前面已經到了普救寺。但見寺外翠柏森森青掩日,蒼松郁郁綠遮天。紅墻碧瓦,樓殿重疊,好一座清幽宏偉的古剎!張生站立在一百零八級臺階下抬頭觀看,雄偉的山門正中檐下,高掛一塊藍地金邊的匾額,上寫“敕建普救禪寺”六個斗大的金字,上手里一行小字,寫著“大唐天授二年建立”,下手里也是一行小字,寫著“尚書右仆射臣褚遂良奉敕謹書”。張生不免對山門外的美景多領略一會,并未立即进寺。

    這時,寺里的小和尚法聰,恰巧也到山門口來。這法聰乃是法本長老座下的一個弟子,為人聰明能干,又十分乖巧,反應快,口才好,能把死的說成活的,在普救寺內三百來個和尚、沙彌中,算得上是個“知名人士”,深得長老的信賴。

    今天,師父法本長老出去赴齋,臨走時,囑咐法聰道:“法聰,你在寺里照看,但有來訪的,就問清楚姓名、來意,記在心里,待我回來,告知明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