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何況那青色龍氣一旁還有一道赤金之中泛青的雄渾氣運陪伴,更能讓他準確的辨認目標所在的位置。 不多時,高景飛就來到了一處宮殿院落之中,便見到院子里擺著大傘,一個身穿淺紅色衣袍上面繡有團龍的白臉青年坐在躺椅上有些提不起精神。 另一邊還有一位身形高大看起來形象頗為威武的漢子,穿著一身絹料的輕薄青素衣,這青素衣就是夏天用絹、冬天用玄色纻絲素衣,一般是宦官遇到大祭日或者修省之時所穿的,到了天啟年間,多數(shù)宦官已不顧舊制,選用真青、油綠素紗代替青素,里面襯以玉色素紗,端的是“光耀射目,爭相夸尚,以艷麗為美。” 但此人卻只是穿著簡單的青素衣,看起來樸素沒什么稀奇,其人卻自有一股威嚴在身。 只見他輕輕說道: “皇爺,又是一封彈劾孫高陽冒領(lǐng)軍餉的!” 趟在躺椅上身穿常服的天啟皇帝聞言擺擺手。 “朕那老師的德行朕還是知道的,留中不發(fā)吧!” 見天的穿明黃色那是后來的后金朝才會有的暴發(fā)戶習慣,明朝和以前,皇帝一般日常都是穿玄色和赤色居多,即便上大朝的袞冕,那也不是每個朝代都是明黃色,也就隨唐的皇帝較為喜歡淡黃和明黃色。 怪只怪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典故太著名,再加上民間戲文話本里都是那么說的,其實縱觀歷史,大多數(shù)古代朝代的帝王都是不穿黃色龍袍的。 這一規(guī)矩是直到明和后金才逐漸出現(xiàn),明太祖老朱是第一個在黃袍上加上團龍紋的皇帝,從此黃色龍袍才算真正的與皇帝的形象密不可分起來。 只不過明朝雖然對民間使用黃色的禁令執(zhí)行得也比前朝嚴格,但和以前各朝一樣,皇帝在參加各種場合時都有不同顏色的袍服,總的來說明時皇帝穿著黑色袍服的場合還要比黃色龍袍更多一些。 后世人印象中的黃色龍袍,是到了后金才徹底確定的。即使到了后金時期,黃色龍袍真正成為了皇帝在正規(guī)場合公開亮相的衣著首選,但通常也會準備青色、黑色的龍袍,在一些特定場合穿著。 當時了解到這些的高景飛也不由得暗罵那些影視劇制作組們的不上心,服化道一點都不嚴謹不符合歷史,都是為了撈快錢的一方面粗制濫造,一方面報出來的支出卻又比照高標準。 懂得懂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