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丁朝兵的選擇-《我能看到生命值》
第(3/3)頁
“這些數據你哪里來的?哪篇文獻?作者是誰?”
在丁朝兵的記憶中,他可是沒有看過這種文獻,沒有見過這些數據。
醫生是一個極為嚴謹的學科!
任何一項治療措施,都需要嚴格的循證醫學的論證。
陸晨頓了頓,他心里也是有些噓。
這些數據哪里來呢?
可不是看什么論文文獻中的,都是他平時在系統虛擬空間中,進行無數次訓練得知的。
他可以在系統虛擬空間里安排各種心律失常的病人,然后進行不同的標測方法、不同的消融防范,最后對比效果。
這種訓練效率,可是現實中的模擬手術間比不了的啊!
所以,陸晨也慢慢琢磨出來,不同的消融方法,對于患者的預后也不同。
但,現在面對丁朝兵的詢問,陸晨只能敷衍了一句,道:“曾經翻閱一個篇文獻,看過的報道。我說的數據就是源于此。”
摸棱兩可的一句話,至于什么期刊、哪個作者,陸晨唐塞了過去。
丁朝兵皺了皺眉頭,繼續詢問道:“且不說你這些數據從何而來。按照你說的來做,Halo電極放置須一定技巧,遠端不能跨越消融線兩側,且三尖瓣環及右房大小存在個體差異,故對判斷雙向是否完全雙向阻滯存在局限性。”
陸晨卻是回應道:“有優點,那就會有局限性。另外,我的這種方法,通過標志原消融點,避免不必要的多次放電。且可沿消融線標志,無須X線,確切尋找漏點。”
……
作為主刀醫生,丁朝兵決定了患者的消融方法。
目前,擺在他面前的路有兩條。
第一,選用常規的,在房撲折返環最狹窄部分進行線性消融!
第二,選用陸晨所說的,以消融后峽部完全雙向傳導阻滯作為治療終點!
到底該用哪種方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