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回信-《開海》
第(1/3)頁
陳沐沒有想到,在他看來不過是賺到蠅頭小利,卻足夠讓香山軍戶歡天喜地。
因為尋常婦人是沒賺錢資格的,她們可以下地干活也可以受千戶攤派而織絲,卻根本沒想到會得到報酬。
而且這件事在陳沐的操作過程中,其實還有很詭異的一點,他并沒有給軍戶支付銀兩。因為香山的土地本就不多,耕種出來也不過一萬三千畝田地,上田少而下田多,交了衛軍田稅,拿走衛官俸祿,剩下還不到兩萬石。
依照慣例,有一部分還是要入衛官庫,千戶所截留部分、百戶所截留部分、千戶本身截留、百戶本身截留,在軍戶心里對自己的供糧是有預期的。
三到五石。
陳沐又手把手每人發了十石。
當然,現在他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完全手把手了,而是提前傳令百戶在百戶所召集旗軍,下達的命令中包括旗軍家眷,由各小旗帶著發糧,他則在一旁說話。
準確的說,今年香山所每戶旗軍所獲俸糧是十二石,其中二石陳沐當著他們家眷的面著重說了,這是給織綢緞的酬勞。
這是不論旗軍還是余丁婦人都想象不到的。
三年時間里,陳沐由小旗到千戶,歷任皆為一把手,可以說作為資深衛官有一套成熟理論,每戶旗軍半年八石米,在他的計算中,是一個可以供給九成旗軍全家餐食保障的口糧。
而多出來的二石,則可以讓他們獲得入冬的衣服等生活必需品,不用睡豬圈、不必把狗子當作熱水袋。
織絲再獲得二石米,可以讓他們沒事食些肉食,供給所需營養。
這不是旗軍的營養,而是余丁補充營養,旗軍的營養有千戶所養的豬羊雞鴨,還有旗軍的老本行去捕魚,在這一點上旗軍營養還是能保證的。
只不過因為豬是放在軍戶家養,就會出很多問題,比方說豬養不肥。
在香山近畿的百姓家,只要日子還過得去的,養豬一年到頭都能有二百斤上下,可香山所軍戶養的豬,就算細心呵護,也只能養到一百三四十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