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基礎-《開海》
第(2/3)頁
還是有錢了,過去太倉銀年年負數,隆慶出也不過才攢下八十多萬,海關稅與南洋軍府京運一年給朝廷增收近三百萬銀,財力不是那么捉襟見肘,朝廷決策層一下就舒服了。
要擱到以前,陳沐應該就認下讀書少的虧,不吭聲了。
但最近認識了徐貞明,很受他那股氣魄的鼓舞——朝廷不聽,是因為我的準備不充足,那我就實地考察收集資料,以完善的條目與切實可行的計劃來說服你!
當然也不全是令人沮喪的壞消息,
“要設立軍器局,需知情練達之人,關尊班掌管南洋軍器局,把關尊耳調來督北洋軍器局。還有曾押船行商的邵興邵勇,也調過來。再派人去播州,讓應龍給我找些那邊挖鹽井的熟練匠人,再讓他在那邊找火油井……沒玻璃啊!”
“給濠鏡再傳信一封吧,開出懸賞,別管是哪個國家的夷人,把制造玻璃的方法,不,葡人一個比一個精明,要方法恐怕不好要;從現在起濠鏡海關不收任何類似琉璃的制品,懸賞葡夷在濠鏡開設玻璃廠者,代雇工人、購置材料賣出成品免稅五年……等廠開起來再進人把他們的技術學來,免稅他也干不下去。”
“也要在國內懸賞,國中有制出玻璃者,方法得當賞銀千兩。”
大沽口要塞百戶衙門后廳,陳沐與幕僚聚在一處,桌案上凌亂鋪著數幅地圖,涵蓋京畿、渤海灣、黃海灣、遼東、朝鮮等地,其中遼東與朝鮮的地圖并不準確,只在一副整體大圖上有大概圖樣,那副大圖是沿海航線圖。
此時圖上被陳沐以炭筆繪出大大小小好幾個三角區域,每個三角區域的起始地都是天津大沽口。
很多東西都要用到玻璃,而他手上玻璃的替代品只有水晶與琉璃,水晶只能切割不能二次燒制,琉璃的制造工藝繁瑣價格昂貴,都不是能普及的東西……在他的計劃中,天津一帶要形成初步的上下游產業,玻璃廠并非關鍵,但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它。
尤其在于陳沐想在北洋設立一間化學實驗局。
“北洋將是一個整體,此地兼得漕運、海運之利,大多資源取得較之旁處更易,故我想在此地設立北洋七局。”陳沐說著抬眼看向周圍杜松、徐渭、徐貞明、趙士楨幾人,取過白紙邊寫邊道:“軍器局、育種局、造船局、軍醫局、火藥局、實驗局以及蒸機局。”
第(2/3)頁